为非洲培养更多高级技术人才——走进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


人民网亚的斯亚贝巴8月21日电(记者黄培昭)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午后,骤雨初歇,空气里氤氲着清新的湿润气息。半明半暗的天色下,联邦职业技术培训学院的绿荫小径泛着水光,树木枝叶上的雨珠缓缓滴落,为校园增添了几分澄澈而静谧。
走进校园右侧大楼的一层,记者看到,女教师马哈莱特正在教学生如何操作机器人。伴随着机械手臂的轻快运转声,两台工业机器人精准地完成抓取、搬运和组装操作,动作利落得如同一场舞蹈。这里,便是中国援建的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
马哈莱特老师正在教学生如何操作机器人。人民网记者 黄培昭摄
鲁班工坊埃方院长塞义夫向记者介绍说,这里的鲁班工坊很有名,除了本校学生,许多其他高校师生,甚至在职人员也纷纷慕名而来,是非洲唯一一所拥有机器人的鲁班工坊。工坊定位为人工智能领域职业教育项目,聚焦工业传感器、机电一体化、工业控制和工业机器人4个方向,开设制造技术、电子与通信技术、电气与控制技术3个本科专业及电气自动化与控制技术管理1个硕士研究生专业提供学位教育与技术培训。
鲁班工坊中方负责人潘良介绍说,2021年4月正式揭牌,由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与埃塞俄比亚联邦职业技术培训学院共建。截至2025年8月,埃塞鲁班工坊举办各级各类培训项目49期,培训本土教师、学员和企业员工2101人次,其中服务本科合作专业在校生培养1351人次,硕士合作专业在校生培养161人次,为非洲职业教育系统培养师资299人次,为埃及培养了大量人才。
鲁班坊Yihun老师正在检测模拟工业自动化平台设备。人民网记者 黄培昭摄
“2025年下半年将着重开展埃塞俄亚EPIP项目的实体化建设与研究队伍的建设工作,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与埃塞俄比亚本土企业以及中资企业的合作。”潘良介绍说。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还是中国—非洲(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合作示范中心。示范中心于2024年11月挂牌成立,旨在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和中埃塞领导人会晤成果共识,是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的重要举措。
记者采访期间,正赶上新一期“职业教育管理能力建设海外研修班”正在开班培训。只见课堂上,来自多个非洲国家的教育官员和教师齐聚一堂,围绕课程开发、师资培训、设备互联互通等议题进行深入学习和交流。
中国老师正在为受训学员上课。人民网记者 黄培昭摄
学员们走进鲁班工坊与当地工业园参观考察,亲眼见证产教融合如何推动非洲青年就业。埃塞劳动与技能部官员深有感慨地说:“鲁班工坊让非洲教育者之间有了共同的语言,让我们真正看到了非洲工业化的明天。”
从天津到亚的斯亚贝巴,从一间实验室到覆盖全非洲的协作平台,鲁班工坊已成为“一带一路”合作中“小而美”的民生项目典范。它不仅传授技能,更培养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员们正在课堂上接受培训。人民网记者 黄培昭摄
当地媒体评论说,来自中国的鲁班工坊正成为点亮未来的灯塔,它播下的不仅是技术的种子,更是非中携手前行、共赴繁荣的希望。(郭芳对本文亦有贡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