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守望相助 命运与共

谱写澜湄区域卫生健康共同体新篇章

李卓 许铭
2025年08月20日09:43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222
小字号

一江春水暖,六国情谊长。8月15日,澜湄合作第十次外长会在昆明成功举行,六国迈向打造“澜湄合作2.0版”的新时代,这其中包括完善地区非传统安全治理、铸造澜湄卫生健康命运共同体的升级版。当世界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影响,澜沧江-湄公河这条奔流不息的“命运之河”见证了沿岸六国卫生健康合作走向深化的非凡历程。这不仅是区域合作的成功实践,更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诠释。

回望澜湄卫生健康合作,成果丰硕,意义深远。面对新冠疫情的严峻考验,六国同舟共济、守望相助,迅速搭建起联防联控的坚固屏障。从及时的信息共享、经验交流,到关键时刻的疫苗与抗疫物资援助,中国与湄公河五国携手,将“山水相连、命运与共”的邻里情谊,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抗疫行动力。十年来,澜湄合作专项基金支持下的一系列卫生健康项目,如传染病防控、医护人员培训、妇幼健康计划等,有效提升了区域内各国的基础医疗卫生水平和应急响应能力。这充分证明,面对全球性健康危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唯有团结协作,才能筑起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坚实壁垒。

当前,全球公共卫生领域依然面临诸多挑战,新发突发传染病风险持续存在,地区间卫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在此背景下,推动澜湄卫生合作迈向更高水平的2.0版时代,不仅是巩固现有成果的需要,更是应对未来挑战、增进亿万民众福祉的必然要求。这既是区域发展的“必答题”,也是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必由之路”。

展望澜湄公共卫生合作2.0版,我们应在更高起点上擘画新蓝图。首先,应推动合作机制从“应急之举”迈向“长效之治”。 这意味着要建立更系统、更常态化的合作框架,将疫情期间的有效做法转化为长期制度,构建起覆盖更广、响应更快的区域卫生监测预警与应急网络。

其次,应推动合作领域从“重点突破” 向 “全面拓展” 升级。在持续深化传染病防控这一核心领域合作的基础上,需进一步将合作触角延伸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传统医药交流、数字健康创新、跨境医疗服务便利化等更广阔的维度,着力构建全方位覆盖、多层次联动、立体化推进的 “大健康” 合作格局,让合作红利更广泛地惠及区域内民众。

最后,应推动合作目标从“共同应对”向“协同发展” 升级。进入 2.0版时代,合作的重心需从 “治已病” 的应急响应,进一步转向 “治未病” 的系统建设。具体而言,宜更加聚焦卫生体系韧性提升,通过技术转移、核心能力培育、人才联合培养、共建高水平医疗机构等务实举措,助力区域内各国构建更具可持续性的现代化医疗卫生体系。唯有从根本上筑牢卫生防线,才能全面提升区域健康治理水平,为澜湄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持续注入坚实的“健康动能”。

大江奔流,前景可期。澜湄卫生健康多边合作的升级之路,正是六国人民命运与共、携手前行的真实写照。在 “发展为先、平等协商、务实高效、开放包容” 的澜湄精神指引下,六国定能携手搭建起一个更趋稳固、更富活力的区域卫生健康共同体,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构建不断注入独特的“澜湄智慧”与坚实的“澜湄力量”。

(作者李卓: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博士生;许铭: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全球卫生学系主任)

(责编:王禹蘅、杨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