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粗粝与精细

戎章榕
2025年08月08日06:0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22
小字号

  经停开罗,金字塔是游览必选项。这不仅是对建筑奇观的仰慕,更是向世界遗产致敬。

  金字塔所属的“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在1979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最具代表性的3座金字塔,坐落于开罗西南约8公里的吉萨高原上,因此也称吉萨金字塔。它们分别属于第四王朝的三代法老:胡夫、哈夫拉与门卡乌拉,其中胡夫金字塔最高,历经4000多年沧桑岁月,依然巍然屹立。

  吉萨金字塔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尽管曾经从图片上领略过它的风采,但真正置身金字塔下,瞬间被其粗粝外表深深震撼!抬头眯着双眼仰望被烈日光焰照耀的塔顶,颈椎生出仰之弥高的酸痛感。一阵热风吹来,裹挟着细沙掠过石缝,发出轻微嗡鸣,仿佛听见4000多年前石锤敲打的“咚咚”声响,喉咙不禁一阵哽咽!

  数千年前,古埃及人究竟凭借怎样超凡的智慧与力量,将那些动辄数吨,甚至数十吨的巨石,从遥远的采石场搬运至此?导游说,是借助了尼罗河水涨落的巨大浮力,采用水运法减轻搬运艰辛。那么,当时的人们又如何将这些巨石一层一层垒上去呢?经科学测量,胡夫金字塔使用了约230万块平均重达2.5吨的石块。科学家推测,古埃及人掌握了单一平缓坡度建造技术,依靠无数人力沿斜坡逐级而上,缓慢垒起这宏伟的奇迹。令人惊奇的是,胡夫金字塔的子午线对准了北极星,它与天文现象的微妙契合,仿佛是与星辰对话留下的坐标。

  “人们敬畏时间,而时间敬畏金字塔。”这是埃及人对远古历史简练有力的诠释。金字塔为何能保存完整?我试图用手指抠进石缝,却几乎无法深入。很难想象,当时的工匠在没有金属工具的情况下,如何将石块打磨、垒砌得精确到毫米?这种追求极致的精神,如同金字塔般不朽。

  我在海夫拉河谷神庙再次见证了这种极致。

  海夫拉河谷神庙位于尼罗河畔,规模较小,常被旅行者忽略。它的建造时间比金字塔更早,如今虽部分坍塌,但布局严谨,建筑得极为精细。巨大石条不靠任何黏合剂,自然叠加,严丝合缝,其中原理类似将两片玻璃重叠起来压缩间隙空气,工艺精妙绝伦。神庙与金字塔是粗粝与精细的完美结合,在缝隙间藏着对完美的执着追求。

  在粗粝与精细之间,我洞见古埃及文明之光——在黄沙漫天的荒原上,古埃及人用原始工具,刻画出接近永恒的坐标。我忽然明白:真正的奇迹,并非征服时间,而是与时偕行。人类对永恒的向往、对极致的追求、对未知的探索,在时光长河中闪烁着耀眼光芒。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08日 18 版)

(责编:白宇、卫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