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为非洲绿色发展提供新示范

——访毛里塔尼亚中非绿色技术公园

人民网记者 管克江 邹松
2025年07月29日10:21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222
小字号

土地退化和荒漠化是撒哈拉南部乃至非洲其他干旱地区面临的巨大挑战。毛里塔尼亚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深受荒漠化影响。为支持毛里塔尼亚应对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动挑战,中毛共建的中非绿色技术公园在当地防治荒漠化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积极探索,提供示范,并为当地培训了一批技术人才。

“沙地里种出蔬菜,中国专家好样的!”

中毛工作人员在中非绿色技术公园内检查蔬果长势。人民网记者 管克江摄

中毛工作人员在中非绿色技术公园内检查蔬果长势。人民网记者 管克江摄

从毛里塔尼亚首都努瓦克肖特沿N3国道向东,约一个半小时后,戈壁荒漠中出现一片绿色园区。这里就是中非绿色技术公园。“去年我们收获了900公斤左右的蔬菜水果,免费提供给周边15个村庄的村民。这个项目让大家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非洲绿色长城毛里塔尼亚国家办公室副主任马哈茂德·阿卜杜拉赫曼说。

走进园区,一垄一垄的苏丹豆、茄子和西红柿已经采收完毕。新种植的甜瓜和西瓜已有拳头大小。再往里走,等待移植的阿拉伯金合欢树苗、珍珠栗、酸叶木苗郁郁葱葱,汇成一片。微风吹拂,珍珠栗轻轻摇摆,散发出淡淡清香。

工作人员察看茄子生产情况。人民网记者 管克江摄

工作人员察看茄子生产情况。人民网记者 管克江摄

中非绿色技术公园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简称中国科学院新疆生地所)联合中方多个机构同毛方共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地所副研究员周娜介绍,中非绿色技术公园是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非洲绿色长城重点区域沙漠化防治实用技术合作研究与示范”的具体实践。

“非洲绿色长城”是一项由非盟主导的跨国生态工程,旨在通过生态可循环的方式阻止萨赫勒地带的荒漠化进程,破解撒哈拉沙漠南部乃至整个非洲干旱地区日益严重的土地退化、荒漠化等问题,促进当地生态与民生经济发展。

马哈茂德表示,中非绿色技术公园成功应用科技手段,去年在荒漠里共产出900公斤蔬菜,有13个种类。“我们把这些蔬菜分送给周边15个村庄的村民,惠及约6000人。大家都说,沙地里种出蔬菜,中国科学家好样的!”

“中方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希望借鉴中国绿色发展经验”

中非绿色技术公园内的光伏扬水系统。人民网记者 管克江摄

中非绿色技术公园内的光伏扬水系统。人民网记者 管克江摄

中非绿色技术公园里有不少“新鲜装备”:公园中心有数十块光伏板——这是光伏扬水系统,光伏发电驱动水泵从水井抽水,配合智能灌溉系统,为公园内的果蔬供水;几位工作人员刨开沙坑,埋入一根根白色柱状物体——这实际上是土壤墒情智能监测系统,可测量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温度,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传输到数据中心,结合同步气象站监测数据,合理调控田间灌溉。

周娜介绍,围绕该项目形成了“科研机构+优势企业+示范基地”的三元协同机制:科研机构负责技术研发和模式创新,企业则按需提供配套材料与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及质量管控,示范基地则是作为技术集成、验证与示范推广的核心平台。“中非绿色技术公园是绿色技术的试验田”。

灌溉技术工人穆罕默德·伊塞勒穆蹲在沙地里,熟练地更换着电磁阀智能控制喷淋阀门组件——这是他去年就已经掌握的技能。他说:“中国的同事们来自中国的新疆,当地自然环境和我们这里近似。有中国同事的帮助,我相信这里一定能发展起绿色种植。”

据介绍,中非绿色技术公园已经为45名当地技术人员完成了绿化技术培训,还为当地社区直接创造了120个就业岗位。

项目毛方协调员图拉德·迈杜曾在中国留学两年。他表示,参与中非绿色技术公园工作让他获益匪浅。中毛双方开展了众多合作项目,为毛民众福祉作出贡献,也让他感到自己的工作很有价值。

马哈茂德说:“中方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希望借鉴中国绿色发展经验。中非绿色技术公园已经取得出色成绩,我们正在制定计划,努力把中非绿色技术公园打造成非洲地区的示范项目,在毛里塔尼亚其他地区乃至其他非洲国家推广。”

“不仅是一项双边合作项目,更是一场正在播种的绿色变革”

珍珠栗草一片生机盎然。人民网记者 管克江摄

珍珠栗草一片生机盎然。人民网记者 管克江摄

中非绿色技术公园不远处,一些金合欢树葱翠如盖。“去年,我们在大约20亩的区域飞播了阿拉伯金合欢、埃及酸叶木、珍珠粟、热火藤等四个树种,在没有任何其他人工干预情况下,综合成活率达到40%以上。”中碳森林资源(北京)有限公司毛里塔尼亚代表处负责人庞国聪介绍。该公司通过与中非绿色技术公园合作,在毗邻区建设起中碳森林造林技术示范区,推动荒漠化防治“中国模式”与“绿色长城技术”有机结合。

毛里塔尼亚国土的80%以上被沙漠覆盖,且每年旱季长达9个月。这些植物是怎么存活下来的?庞国聪说,一方面他们选育了适合荒漠条件生长的树种,另一方面要归功于独特的“树种球”技术。树种被包裹在一个玻璃球大小的“土坷垃”里,只不过这个“土坷垃”内富含肥料和水分,能够支持树种早期生长。据介绍,中毛已经签署协议,将在毛里塔尼亚约1万公顷的沙漠里人工造林。

毛方相关负责人表示,20亩试验验证了中国技术适配非洲荒漠的潜力,下一步双方将通过机械化与社区合作降本增效,助力推进“绿色长城”计划。

“绿色发展不仅是中国同非洲国家共同实施‘八大行动’和‘九项工程’的组成部分,也是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新疆生地所研究员雷加强表示,中方专家将继续协同攻关,为毛里塔尼亚乃至更多非洲国家荒漠化防治和绿色发展作出贡献。

毛里塔尼亚农业部长哈马胡拉表示,感谢中方长期以来对毛农业生产的支持帮助,希望借鉴中国在农田节水灌溉、农业机械化和蔬菜种植方面的经验和技术,助力毛农业高效发展。

 “‘中非绿色技术公园’不仅是一项双边合作项目,更是一场正在播种的绿色变革。”毛里塔尼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部长马苏达·巴哈姆·穆罕默德·拉格达夫在接受采访时说。

更换电磁阀智能控制喷淋阀门组件。人民网记者 邹松摄

更换电磁阀智能控制喷淋阀门组件。人民网记者 邹松摄

(责编:王禹蘅、杨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