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万隆精神至今依然引领印尼与中国关系不断前行”

——访万隆地缘政治研究协会创始人贝迪·布迪曼

2025年07月07日10:31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222
小字号

人民网雅加达7月7日电 (记者曹师韵)“万隆会议标志着亚非国家开始摆脱殖民压迫的阴霾,迈向一个充满繁荣与希望的新纪元。”2025年恰逢万隆会议召开70周年,印度尼西亚万隆地缘政治研究协会创始人布迪曼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万隆会议具有重要的历史转折意义,为亚非国家注入了自信与方向,使它们能够更主动地参与塑造更加和平、公正、繁荣的全球秩序。”

万隆地缘政治研究协会创始人贝迪·布迪曼。受访者供图

万隆地缘政治研究协会创始人贝迪·布迪曼。受访者供图

布迪曼高度评价中国在万隆会议中的关键作用,特别提到中国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为会议成功奠定了基础。他表示,中国代表团主张团结合作、反对对抗和霸权,强调各国应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携手反对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共同推动建立更加多元的国际合作格局。“中国主张不仅深植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中,也孕育了以‘团结、友谊、合作’为核心的万隆精神,成为全球南方国家凝聚共识、加强合作的理念基础,影响深远、延续至今。”

“面对当今世界日益严峻的挑战,重温并弘扬万隆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布迪曼指出,大国主导的全球经济秩序正在加剧不平等,外债负担、供应链动荡、货币不稳定、技术依赖和环境危机等问题层出不穷,“在这样的背景下,亚非国家必须回到万隆精神的核心: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和自决权,推动种族与民族平等,营造一个有利于所有国家共同发展的国际环境。”

布迪曼表示,70年来,中国始终积极践行万隆精神,以实际行动推动南南合作不断深化。他强调,中国通过多项切实举措深化全球南方团结:2000年发起中非合作论坛,建立中非合作的制度平台;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欧亚非互联互通;2015年主导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亚洲和非洲国家提供灵活融资;同时通过中拉论坛拓展与拉美地区合作等。“中国的积极行动推动全球秩序向以全球南方为基础的多极化方向转变,洲际团结正从理念走向制度与战略层面的现实。这是万隆精神在新时代的真实写照。”布迪曼说。

布迪曼曾在2014年访问中国,走访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州等地,深入了解当地的农业、工业、旅游和文化等领域发展。“这次访问让我亲眼见证了中国的快速变化,”他表示,中国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积极发展农业和工业,特别是对关键战略性产业的投入,为经济腾飞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国的经济增长不是偶然,而是系统规划的结果,”布迪曼说,“中国把握住了时代机遇,顺利融入全球市场,最终成长为今日的经济大国。”

“今年是印尼与中国建交75周年,两国关系早已超越了普通的伙伴合作,发展成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布迪曼表示,两国近年来在多领域合作取得显著成果:2024年双边贸易额接近1500亿美元,中国连续11年为印尼最大贸易伙伴;雅万高铁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标志着印尼交通现代化迈出关键一步;中国企业在电商、物流、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领域持续加大对印尼投资,双方还在5G、大数据等科技教育方面深化合作;绿色转型方面,奇拉塔漂浮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助力印尼缓解供电压力、推进能源转型。

布迪曼指出,作为地处关键地理位置的群岛国家,印尼明显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互联互通投资,这些项目不仅推动了区域一体化,也为印尼经济发展注入动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建立在平等与互利合作基础上,倡导伙伴与共赢,体现了万隆精神的核心价值——主权平等、自主发展与共赢合作。”他说,“万隆精神至今依然引领印尼与中国关系不断前行。”

“印尼与中国不仅在经济上实现互利共赢,而且在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中国-东盟合作框架等多边论坛上共同推进全球南方国家的利益。”布迪曼说,值此纪念建交75周年之际,印尼和中国不仅回顾过去,更着眼未来,共同致力于构建更加紧密的伙伴关系,在重塑全球格局、促进公平方面发挥日益重要作用。“世界正在见证,全球南方不再只是国际事务的旁观者,而是在塑造新的全球格局中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责编:王禹蘅、杨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