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金砖国家的共同使命及合作方向


2025年7月6至7日,金砖国家(BRICS)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本次会晤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一方面源于“大金砖合作”网络的不断扩大,金砖国家的机制吸引力以及金砖合作的效率保障是学术讨论聚焦的重要问题;另一方面,国际变局和多边主义受阻的局面下,“大金砖合作”方向选择也成为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
作为一个新生的多边合作机制,不管从哪个角度分析,金砖国家都可以算是新兴国家合作的成功探索,金砖国家内部合作提升,而且也推动了全球治理机制的局部改革。与此同时,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依然处在不断发展进程之中,并且也面临着不断演变的国际环境,其中,金砖国家“朋友圈”的扩大和全球政经格局的不确定性便是最突出的新变量,在这种局面下,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当初推动金砖国家走到一起的因素是哪些?金砖国家的“共同使命”是什么?只有明确了金砖国家的“共同使命”,金砖国家合作才能在世界变局中锚定正确方向。金砖国家深化合作,存在多种动因,但以下两点是至关重要的,也可以称为金砖国家最重要的共同使命。
首先,经济发展是金砖国家的首要诉求。金砖国家代表了新兴经济体的第一梯队,具有更好的发展潜力,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国际认同,属于能够影响所在地区政经局势的主要变量,都能够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更明显、更强的拉动效应。从目前来看,金砖国家的身份特质——最具代表性的新兴经济体——依然没有改变,金砖国家依然是最具活力、最具影响力的新兴经济体,属于“全球南方”的第一方阵。因此,金砖国家相互之间的合作空间、潜力和效率都会体现出一定的优势,也是金砖国家改变对发达市场过度依赖的重要途径。因此,营造有利的国际合作环境,挖掘金砖国家内部合作的活力和效率,保持综合国力的上升趋势,将是金砖国家面临的共同任务。
其次,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是金砖国家共同的政治诉求。从过去十几年的合作成效来看,金砖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性得到了显著提升,新开发银行也成为重要的多边金融机构,金砖国家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发言权也获得了显著提高,这些都体现出了金砖合作的效率和生命力。从中长期来看,金砖国家仍处于全球最具增长潜力的国家行列,加强合作协调的政治意愿依然是很强烈。金砖国家合作对国际体系的影响,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体现得更加明显。
现阶段,国际格局的变化从大国关系、地区政经生态、国际关系等多个维度都有所体现。这些变化会带来三个层面的全球性影响:第一,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推进。科技竞争与合作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会进一步上升。第二,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上升势头不可逆转,客观地说,金砖国家合作的不断深化也将进一步促进国际大变局的演化,改变由发达国家主导全球事务的不合理局面。第三,“逆全球化”回潮。发达国家利用权力优势大搞保护主义、单边主义,这些做法更是加剧了治理赤字、发展赤字、信任赤字,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由此面临更大的挑战。
在此局面下,我认为金砖国家合作可重点关注以下三个层面:
第一,维护国际安全,捍卫多边主义,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安全是发展的前提,这一点对新兴经济体尤其重要。多边主义是金砖国家的重要外交传统,并且也是全球多边合作的直接受益对象,在现阶段,金砖国家更应该成为维护世界和平、捍卫多边主义、抵制单边主义的核心力量。与此同时,应该努力紧扣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发力点,比如持续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第二,深化科技合作。科技水平对新兴国家发展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金砖国家具有各自的科技比较优势,也开展了非常多的科技合作实践,可以利用新工业革命的机遇,进一步激发合作潜力,改变在高科技领域的“跟随者”身份,在贸易和投资、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互联互通等领域不断打造合作成果,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三,促进人文交流,构建面向“全球南方”的开放性合作网络。过去十多年间,金砖国家之间的人文交流呈现出井喷式的上升态势,为世界文明交流提供了最佳实践。人文交流延伸至教育、体育、文学、艺术、智库等多个层面,为金砖国家各界搭建起了多样化的沟通渠道。与此同时,人文交流也为金砖国家各领域合作提供更强的稳定性。
除此之外,金砖国家属于“全球南方”范畴,在深化内部合作的同时,也应该持续推进与“全球南方”的利益融合,坚持基于“全球南方”共同利益的合作原则,这样才能充分体现金砖国家在“全球南方”的代表性和引领性,进而提升金砖国家合作的国际影响力。
(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国际关系研究室主任、巴西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