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国际观察:保护主义抬头 欧盟加征汽车关税损人不利己

吕越
2024年06月25日08:56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近日,欧盟委员会宣布,计划从今年7月开始,拟在目前10%的关税基础上,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加征17.4%至38.1%不等的临时反补贴税。试图通过加征关税,达到保护本地汽车产业发展,属于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最惠国待遇原则,损害了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合法权益,不仅不利于全球范围内电动汽车行业正向发展,更有损于经济全球化,或将阻碍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进程。

保护主义势必引发连锁反应。欧盟临时性关税将对中国电动车进入欧洲市场构成阻碍。欧盟中国商会调研数据显示,对于大多数中国车企而言,10%以上的关税就已经是高位关税区间。此次裁定的17.4%至38.1%的临时关税这一充满“歧视性”的贸易保护措施,严重违背了公平竞争和公开透明的市场经济原则。

市场的良性竞争和良好的传导机制有利于推动行业整体可持续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巨大,技术迭代迅速高效。经过近二十年的积累和发展,形成较强的自有产业竞争力。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同时,连续9年蝉联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第一。这种体量巨大的消费市场和丰富多样的用车环境,为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迭代升级提供了土壤。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为全球消费者提供多样化选择,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变革、技术迭代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欧盟通过关税壁垒,试图将中国企业和极具性价比的新能源产品排除在市场之外的行为,将不可避免地推高全球新能源产品的价格,也将直接削弱欧洲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购买能力,抑制市场需求,减缓行业增长,由此可能引发的连锁效应也将进一步削弱欧盟尊重规则、崇尚自由贸易的国际承诺,打击全球投资者信心,导致欧洲市场的竞争力下降,无疑损人不利己。

不仅如此,该措施对全球低碳转型进程也会造成阻碍。电动车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工具,结合市场供需,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全球产能还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对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还可以作出更大贡献。正如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所说:“保护主义保护不了竞争力,只会拖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进程。”

当前,新能源汽车全球发展的不均衡性突出,许多新兴市场国家更是面临推广基础薄弱、产业与技术能力不足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合作共赢才是推广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正确选择。实现合作共赢,需要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为全球经贸发展凝聚共识、增强信心。“闭门造车”理应休矣。

(作者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全球创新与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

(责编:于洋、吴成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