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中国—中亚合作不断走深走实(环球热点)

本报记者 贾平凡
2024年06月22日05:0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在江苏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基地堆场,大型机械正在吊装集装箱。
  王健民摄(人民视觉)

  近日,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项目三国政府间协定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吉乌铁路是中国同中亚互联互通的战略性项目,该协定的签署标志着中吉乌铁路项目驶入快车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中吉乌铁路项目彰显了三国谋合作、促发展的共同心愿,将为三国乃至中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再次证明了“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意义,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中亚深入人心。

  自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成功举行以来,中国同中亚国家持续深化政治互信,深入拓展务实合作,不断密切人文交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更加丰硕,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能。

  

  成果丰硕——

  助力中亚国家可持续发展

  中吉乌铁路起自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经吉尔吉斯斯坦进入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未来可向西亚、南亚延伸。该铁路建成后将联通铁路两头的亚太地区和整个欧洲,为欧亚运输提供新方案。经过该铁路的中国—中亚—土耳其—欧洲线路总长约5470公里,对进一步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中吉乌铁路是中国—中亚务实合作的生动缩影,也是中国同中亚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最新成果。从互联互通到产能合作,从清洁能源到设施建设,中国同中亚国家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已有项目不断取得新进展,越来越多新项目开花结果。

  在哈萨克斯坦,中哈天然气管道、奇姆肯特炼厂等已建成的合作项目正平稳运行;在乌兹别克斯坦,锡尔河州1500兆瓦燃气电站项目投产运行、奥林匹克城项目稳步推进;在吉尔吉斯斯坦,新北南公路三期工程正在建设,伊塞克湖光伏一期项目奠基;在塔吉克斯坦,政府大楼和议会大楼、中塔公路二期部分关键路段等项目正加紧落实……一系列实打实、沉甸甸的合作成果助力中亚经济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的经贸投资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挖掘中国—中亚电子商务合作对话机制潜力、升级中国同中亚国家投资协定、实现边境口岸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全覆盖、增加中国进口中亚农产品种类……2023年,中国同中亚五国贸易额接近900亿美元,同比增长27.2%,再创历史新高。

  2023年5月,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在中国陕西西安举行,为中国同中亚合作搭建了新平台,开辟了新前景,在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亚与高加索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杨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中国与中亚五国关系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以元首外交为引领,政治互信不断深化,实现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覆盖和双边层面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全覆盖;二是务实合作提质升级,经贸合作高速推进,投资贸易增长强劲;三是国际协作走深走实,在维护区域安全稳定上的合作更加密切;四是更加重视合作机制创新,如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中国—中亚应急管理合作机制等。

  “在元首外交引领下,中国—中亚合作取得一系列历史性、突破性成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副所长兼中亚研究室主任许涛对本报记者表示,中亚地区是中国周边首个战略伙伴集群。2022年,六国元首共同宣布打造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中国同中亚合作机制应运而生,中国—中亚关系和地区发展愈发生机勃勃。中国同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不仅促进了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也改善了地区产业结构和地缘经济格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亚地区成为共建“一带一路”框架内合作项目最多的地区之一。共同的发展让各国受益,这些项目创造的社会价值将中国与中亚各国连接成越来越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优势互补——

  为实现共同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在中国西安国际港务区的爱菊健康生活体验馆,来自中亚国家的啤酒、蜂蜜、饼干、糖果等商品琳琅满目。体验馆的美食街区内,哈萨克斯坦的面粉和菜籽油与陕西的油泼辣子完美结合,碰撞出“丝路美食”——油泼面。今年“五一”假期前,体验馆还首次从哈萨克斯坦进口冰淇淋。

  爱菊集团副总经理刘东萌说,这些进口食品大部分都是搭乘中欧班列回来的。中亚产品的销售额占体验馆销售额的40%以上。

  塔吉克斯坦工商会主席朱马洪佐达表示,随着中亚国家同中国持续提升经贸等领域合作水平,双方面临更多实现共同发展的新机遇。

  “中亚地区资源禀赋优越,但由于地理环境影响,与世界市场的联通受到阻碍。而在改革开放中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与中亚各国形成强烈的互补关系。”许涛说,在能源领域,哈、土、乌等油气生产国希望建立多元、安全、高效的能源走廊。中国的能源市场潜力和交通运输走廊对中亚各国有突出吸引力,与中国的能源合作成为其首选方向。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给中国和中亚各国人民带来了福祉。

  近日,一列载有50个标准集装箱光伏组件的专列从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汉西车务段吴家山站驶出,前往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这是武汉首次开行至塔什干的光伏中欧班列,为高附加值、高科技产品出口中亚搭起一条高效稳定的陆路物流通道。

  “为适应时代变化和彼此发展需要,中国与中亚国家对于拓展合作领域一直持积极态度,不断增加务实合作新议题。”杨进表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共同任务,各方在贸易、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领域不断提升合作水平,也共同致力于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合作。对于地处内陆的中亚国家来说,与中国在水资源、防止荒漠化、绿色转型、数字经济等领域开展合作,有助于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

  “中国—中亚合作的空间广阔,延展性强。”许涛表示,一方面,中国自身不断发展,与其他国家开展多领域合作,契合各国发展需要,领域和议题的拓展有利于推动国家间合作走深走实。另一方面,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中东国家等保持良好合作关系,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在与中国合作的基础上,中亚国家不仅可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上合组织等框架下发展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关系,也可进一步丰富合作形式,扩大合作规模。

  影响深远——

  睦邻友好的民意基础不断夯实

  2022年底,中亚首家鲁班工坊在塔吉克斯坦启动运营,为塔吉克斯坦开展职业培训作出积极贡献。乌兹别克斯坦鲁班工坊于2023年成功落地,吉尔吉斯斯坦鲁班工坊、土库曼斯坦鲁班工坊也在推进建设中。作为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技术驿站,鲁班工坊架起了中国和中亚国家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新桥梁。

  从多所鲁班工坊落地中亚,到推进互设文化中心,再到合拍电影、互译图书、联合考古等,中国同中亚国家人文合作方兴未艾,教育、文化、旅游、地方交往等领域合作持续拓展,睦邻友好的民意基础不断夯实。

  在中亚国家,“中国热”“中文热”不断升温,现有孔子学院13所、孔子课堂24个;双方已结成60余对友好省州市,将推动更多地方建立友好省州市关系……哈萨克斯坦欧亚国际研究协会执行主任凯拉特·巴特尔巴耶夫表示,相信未来中亚国家同中国人文交流合作将持续深入,双方民众将更加相知相亲,为双方关系行稳致远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多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始终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和共同的安全观,树立了新型国际关系典范。”杨进说,在大国博弈和地缘政治日趋紧张的背景下,中国同中亚国家在未来的合作将更加务实和紧密,为地区和国际合作注入更多稳定性。随着中国同中亚国家在政治、经济、安全、外交等领域合作的全面推进,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将更加牢固。

  许涛表示,中国与中亚国家相互尊重,推进并拓展合作领域,建立起层级全面的合作机制,并在多边框架下延展合作空间。中国与中亚国家深刻理解地区稳定与和平对彼此的重要性,也珍惜并努力维护良好的合作态势。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将为地区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具有广阔前景。

(责编:岳弘彬、牛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