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社前驻华记者的两会故事

2019年03月03日11:17    来源:中央电视台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国记者聚焦中国两会,美联社前资深驻华记者胡大卫就是其中之一。胡大卫曾经参与过9届中国两会的报道,两会成为他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一个窗口。对于中国的发展和变化,胡大卫有很多来自采访一线的观察和感悟。在中国工作、与中国结缘,胡大卫还娶了一位中国妻子——出于对妻子的爱和尊重,他“夫随妇姓”,把自己的中文名字从原来的“魏大卫”改成了后来的“胡大卫”。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看胡大卫的两会故事。

  胡大卫,先后参与了9届中国两会的报道。胡大卫回忆说,他从两会报道人数和规模的变化中,看到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

  美联社电视新闻部前资深驻华记者 胡大卫:两会是我们每年重要的报道,这是我的第一个两会记者证,当时我还留着胡子,那是1997年。这是最近的一次,2012年的两会,一开始,记者的队伍还不是很长,但后来队越排越长,而且大家到场越来越早,我们干脆先不带三脚架和摄像机,而是派我们社里跑得最快的员工,凌晨4点起去排队,抢占好的拍摄位置,门一开就冲进人民大会堂。

  胡大卫说,通过两会不仅可以了解中国中央层面的政策和立法,还可以了解到中国地方的情况。

  美联社电视新闻部前资深驻华记者 胡大卫:从我们的角度来说,从国外记者角度来说,(两会)还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窗口,能多了解中国各个地方的政策。除了大会之外,还有很多机会(可以参加)小型会议,还真的可以来回问问题,或者有机会跟中国的很重要的地区的领导问问题,和多了解他们那里的情况,很多影响中国老百姓生活的政策在那提出。

  在胡大卫先后参与的9届两会报道中,他和同事们拍摄和报道了上百场大大小小的会议。胡大卫坦言,会议现场的拍摄看似平淡,也不像一些突发新闻那样的惊险刺激,但十年后回头来看看,这恰恰反映了中国立法和决策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美联社电视新闻部前资深驻华记者 胡大卫:其实我们拍摄的时候不是特别刺激,但这正是因为(中国的)这些变化和发展是很稳定的,每年都有,一直往一个方向走,有长期的计划和追求。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从(每年的)两会中,还是能看到(中国的)发展情况,比方说中国的高铁,对我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

  2013年,胡大卫带着太太和三个孩子回到了美国生活,他本人也从新闻领域转行做了教育。由于讲一口流利的中文,而且熟悉中国的文化和政策,胡大卫经常被派去中国出差,参加学术交流和招生工作。过去几年中国的发展变化尤其让胡大伟感到印象深刻。

  美联社电视新闻部前资深驻华记者 胡大卫:在中国现在还是变得蛮方便的,用微信,有时候忘了带钱包,还能用微信买点煎饼,(记者:煎饼 )对,哈哈。

  在胡大卫纽约的家中随处可见中国元素,从艺术品、字画到书法。胡大卫的大女儿和二女儿都可以讲流利的中文,小儿子也被他和太太送去当地中文学校补习中文课。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们可以从小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了解两种文化,成为未来中美沟通的桥梁和使者。

(责编:贾文婷、常红)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别策划

    《人民小厨,上菜了》
    2019两会进行时
    两会全媒派
    两会听我“蒋”
    两会夜归人
    两会KPI
    微信图片_20190308093320
    全息3D
    QQ图片20190308100032
    地方时刻
    微信截图_20190301102439
    幸福生活一起“拼”
    微信截图_20190301101450
    1550711825718
    MAIN201902121417505481045788924
    MAIN201902211649292310725479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