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专家亲历中国巨大变化 期待德中加强人文交流

2017年07月05日16:55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德国专家亲历中国巨大变化 期待德中加强人文交流

人民网德国柏林7月4日电(李玫忆 梁冬梅)当地时间7月4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柏林,开始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汉堡举行的G20领导人第十二次峰会。

在习近平主席抵达德国当日,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中国事务部主管谢思雅接受本网专访时表示,希望两国企业间的合作能进一步提高,两国人文领域的交流能进一步深化。

亲历中国巨大变化

谢思雅曾在中国学习、工作共十个年头。1991年夏天,就读于德国海德伯格大学的谢思雅,作为赴中国留学的一员,开始了她的中国行。之后二十多年,她成了中德关系和中国经济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人。

“马路上到处是自行车。”这是谢思雅对中国的第一印象。随着之后十年的发展,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增强,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此前后,两国领导人实现互访,两国关系进一步深化。

2003年,由于工作关系再次回到中国的谢思雅,惊讶地发现中国在过去十年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北京大街上满眼的自行车,已经被汽车取代。

一晃14年过去,谢思雅的工作已经从德国驻华使馆工作人员,转变为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中国事务部的主管,负责促进德国企业在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的发展,并为德国政府提供政策建议。过去几年,她多次参与并提出默克尔总理访华代表团的建议名单,也见证了默克尔总理10年内9次访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三年内两次访问德国。

期待中国市场更开放

谢思雅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此次访问表示欢迎,她期待听到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和出席G20峰会期间的讲话。谢思雅说:“我对习近平主席今年在达沃斯的演讲印象很深,有关自由贸易的观点非常积极正面,可以看做是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迈出的巨大一步。”

谢思雅还表示,希望德中两国企业间能有更多合作交流的机会,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建设上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发展。

德中应加强人文交流

与二十几年前相比,谢思雅发现德中青年间的差别几乎看不到了。从衣着到流行音乐,两国青年的关注点和话题几乎是一样的。

这得益于过去多年的人文交流。仅以留学生为例,2016年在德的中国留学生人数超过4.5万人,德国在华留学生人数大约在8000人。

在谢思雅看来,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中国人对德国的了解远胜于德国对中国的了解。“在中国大街上随便问一个人,几乎都能说出几个德国名人或者城市名,同样的事情在德国则很难发生。”谢思雅说,尽管德中交流在增加,但是德国人需要更多了解中国这个朋友。 “德国和中国需要互相了解。”她说,期待此次习近平对德国的访问,能推动人文交流领域有进一步的发展。

(责编:王欲然、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