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驻华大使:欢迎中方积极参与北方航道的开发和利用

2017年07月05日08:15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资料图: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
资料图: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

人民网北京7月5日电(邓洁 李明琪 柳玉鹏)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3日至4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举行会晤,见证了一系列文件的签署。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近日在接受人民网和环球网记者专访时表示,这些文件的签署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两国未来务实合作的发展方向。

人民网、环球网:我们知道,俄罗斯政府提出了“冰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俄总统普京表示,希望中国能利用北方海上航道,将其同“一带一路”连接起来。前不久,中方发布《“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首次将“北冰洋- 欧洲”蓝色经济通道纳入“海上丝绸之路”,您如何看待中俄在北极航道领域的合作前景?

杰尼索夫: 随着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层厚度的变化,以及现代化新型船只的出现,北方航道成为了一条全年可用的、高效可靠的交通干线,可以说这条干线对于俄罗斯经济和世界经济而言都有着巨大的潜力。俄罗斯总统普京已责成俄罗斯政府建立一个单独机构,服务于北方海上航道以及相关支柱地区的全面发展,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水道测量、航道安全、管理以及所有配套服务。目前这一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俄罗斯高层多次提到,我们欢迎其他国家利用北方航道通行,这可以降低欧洲和亚洲之间的货物运输成本,缩减运输周期。我们明白,要想这一交通走廊成为极具竞争力的多用途航道,并且可以承载从生产原料到集装箱的各种类型货物的运输作业,就必须为运输公司提供最便利的条件,满足目前运输领域的最高国际标准。我们现在正在逐步实现这些目标。

俄罗斯总统普京今年五月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指出,在欧亚经济联盟和“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框架内提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与北方航道的结合,可以为欧亚地区打造一个新的交通格局。而这也将成为区域开发和提高经济发展与投资活力的一把钥匙。

在我看来,不论是在欧亚经济联盟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中,还是在俄中双边务实合作的框架下,北方航道的建设都可以成为一个重要的工作方向。我们希望中国的合作伙伴能够更为积极地参与到北方航道的发展与运营。我想指出,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的船只沿着这条通道已完成了数次中国通往西欧地区港口的往返商业航运。据我所知,中国远洋集团对北方航道的运营给出了积极的评价。专家认为,想要将货物运往欧洲,与经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的航线相比,选择北方航道可以将运输时间缩短至少20天,节约25-30%的运输成本,都有助于提高中国与欧盟国家及俄罗斯的贸易量。

除了利用航线通行,中方还可以参与俄方在北极航道的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改造。我们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合作经验,中国公司参与了“亚马尔液化气”项目,不仅涉及液化气厂建设,还包括大型海港萨别塔港的建设。

人民网、环球网:今年五月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俄罗斯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参与国,俄罗斯在 “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方面是否达成相应的合作机制?

杰尼索夫:普京总统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致辞中指出,俄方欢迎中国提出的这一倡议,并且已经准备好积极合作,首先是以“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形式参与其中。事实上,普京总统出席论坛并与习近平主席的双边会谈将双方此前完成的大量工作又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早在2015年5月8日,俄中两国元首就签署了《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确定了大量任务,包括在欧亚空间内实施贸易投资阶段性便利化措施,建立平衡的交通、能源和生产的基础设施。

两国关于对接欧亚经济联盟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体化进程的协议,及达成欧亚经济联盟与整个“一带一路”经济带对接协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首要意义在于,在整个欧亚空间内将两个区域性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这种尝试无论从规模还是重要性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未来,这一进程有可能成为全新的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基础,即涵盖欧亚经济联盟、上海合作组织和东盟成员国的欧亚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中俄双方对这一协议的落实都很重视。关于“两个对接”的相关问题经常在两国高层签署的双边文件中被提及。例如,2016年6月25日发表的中俄联合声明、2016年11月7日中俄总理第二十一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都可以找到关于这两大倡议对接的内容。

目前各方正在就欧亚经济联盟和中国经贸合作协议的签订进行积极磋商。这一文件的签署将会在法律与组织层面为相互协作以及欧亚经济同盟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体化项目对接打下基础。

“两个对接”及其落实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在金融、投资领域的合作。首要任务是:促进相互投资便利化,提高生产合作水平、落实大型投资项目、共建产业园以及跨境经济合作示范区,在贸易、直接投资和贷款方面扩大本币结算规模,加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以及上海合作组织银行联合体等金融机构的合作。

此外,中俄两国还非常重视交通设施领域的合作,因此我们也在积极开展一些具有跨地区性质的大规模国际化项目,其中包括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加尔-阿穆尔铁路干线的进一步建设、俄罗斯北方航道以及中俄界河跨境大桥的建设等。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的大背景为中俄蒙三方合作赋予了新的内涵, 为三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开辟了新的前景。

人民网、环球网:2017年,中国对俄投资额较过去几年有了大幅增长,您能否介绍一下,这些投资的方向主要是哪些领域?您认为,中国对俄投资增长的原因有哪些?双方在投资合作领域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理顺?

杰尼索夫:今年一季度中国对俄投资确实有所增长,投资额为1.84亿美元,增幅28.7%。希望这一良好的势头能得到保持。两国几年前组建的政府间投资合作委员会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这一机制的推动下,在国家层面为两国的商界人士就保护双向投资、消除合作中存在的壁垒创建了一系列有利条件。这一成果是在4月12日在莫斯科举行的中俄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达成的。根据此次会议上修订的联合投资重点项目清单,现在已有涵盖73个项目列入其中。

俄政府批准中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修正案,成为为两国双向投资消除障碍的重要举措。此外,俄央行允许在俄银行用人民币补充法人注册资本,这也有助于中方对俄罗斯投资的增加。

2016中国对俄的大型投资项目有:丝路基金以战略投资方的身份收购俄罗斯西布尔集团10%股权(约合10亿美金),以及厚朴投资挟1亿美金加入贝斯特拉亚区采矿选矿联合工厂项目(采矿冶金业的上市公司“诺里尔斯克镍”)。

此外,俄罗斯远东超前发展区和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为外国投资商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也为扩大两国间的投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前景。

另一方面,俄罗斯商界也会对在华联合项目进行投资。比如俄罗斯制铝公司United Company RUSAL与中国的?Hеbei Joy Sense Cable? 签署了共同创建电缆生产企业的项目协议。

人民网、环球网:在您看来,中俄的经贸结构和合作形式有哪些新变化?

杰尼索夫: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提到两国元首制定的目标--2020年中俄贸易额提升至2000亿美元。去年的数据显示,我们已经成功使得两国间的务实合作已经回稳向好,双边贸易额增长了2.2%,达到695亿美元。我们可以看到,今年中俄间贸易依旧保持着良好态势,我认为,到今年年底,我们可以向既定目标更近一步。

双边经贸合作向好与整体国际形势的好转有关,同时也得益于中俄贸易品质的提升,双方的合作体系与形式发生变化。比如,去年俄罗斯对华机械技术类产品的出口额增长了35%。中国商界对俄合作的关注点也有转变,对俄罗斯产品的兴趣不仅仅限于军工产品,也延伸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用产品。

中俄经贸发展是一个充满动态的过程。我们处在一个变革时代,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双方的合作正由传统贸易现代化互助合作模式过渡,电子商务繁荣发展,先进的企业经营模式正在广泛推广,信息技术领域的合作也在快速推进。

双方具有潜力的合作领域除了电子商务,还有液化天然气业等。“亚马尔液化天然气”股份公司的项目可以称作示范型项目。中方企业也积极参与该项目。现在“亚马尔液化天然气”每年对华出口约300万吨的液化气,而这仅仅是一个开端。现在中方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类似项目的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

另外,双方在服务业的合作也还有很大潜力有待开发。现在服务行业正在全球行业内蓬勃发展,其中也包括在中国和俄罗斯。中国两国的商界可以在这方面找到很好的合作契机。

人民网、环球网:近年来,向中国提供俄罗斯农产品成为了新的“贸易增长点”。请您谈一下,中国消费者对哪些产品需求最大?与其他国家产品相比,俄罗斯产品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杰尼索夫:近期,俄罗斯食品在中国十分受欢迎。对我国公司来说,中国成为了一个快速增长的销售市场。中国消费者需求增加的商品包括:俄罗斯的面粉、饼干、巧克力、糖果类食品、蜂蜜、啤酒、酒类和饮料。现在,实际上,我国所有地区,从加里宁格勒到萨哈林州都向中国出口商品。凭借地理相邻的优势,大部分商品都是从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向中国供应的。与其他国家食品品牌相比,俄罗斯的产品具有一系列竞争优势。首先是质量好和生态安全。另外,重要的是,较低的价格。我认为,俄罗斯农产品在中国市场具有良好的前景。不仅食品,而且还有粮食、鱼和奶制品。俄罗斯商品生态安全是其主要特点。在俄罗斯,以立法形式在食品生产中禁止使用转基因和最少程度的使用化肥和抗生素。

人民网、环球网:今年5月份宣布,俄中两国将共同研发“大飞机”。一些俄罗斯媒体报道称,未来,我们两国还可能联合研发这种飞机的发动机。您是否了解相关情况?

杰尼索夫:的确,5月22日,在上海举行了合资企业办事处的揭幕仪式-中国-俄罗斯商用飞机国际有限公司。它是由俄罗斯“联合飞机公司”(UAC)和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COMAC)成立的。该公司将负责宽体远程飞机项目的实施,保障生产、销售、新飞机的售后服务、市场营销和业务规划。

这一项目对我们国家来说具有战略意义,并为此认真研究了数年。联合实施这一项目的跨政府间协议于2016年6月25日在北京签署,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出席了签字仪式。当时,UAC和COMAC签署了成立合资企业的协议。目前,双方制订了宽体远程飞机的相关方案,确定了飞机初步性能。在基本配置上,飞机将有280个座位,航程1.2万公里。近期的计划是,由规划转为草图设计和对设备和系统供应商提出报价要求阶段。我要指出的是,双方的相互合作是以同等责任和风险共担及对项目投入平等原则为基础的。

两国公司的目标是,未来,我们的联合客机的市场目标不仅是中国和俄罗斯,还将与“波音”和“空客”竞争,并在全球航空界占有一席之地。为此,飞机不仅要得到俄中的认证,而且要符合欧美认证机构的标准。

至于为这一客机或其他客机联合研发发动机的可能性,在这一方向具有良好的前景。俄中两国的相关企业和科研中心多年就航空发动机合作问题一直保持密切接触。我国曾履行了对中国对此类产品某些类型的订单,并正在技术和材料领域开展合作。目前,在俄罗斯和中国成立了独立的发动机研发公司,用于实施宽体远程飞机项目。在这一领域相互协作将会获得新的巨大推动力。

人民网、环球网:未来几年,俄中两国还将会实施哪些大型项目?

杰尼索夫:我认为,近期,俄中经济合作将从传统商品贸易阶段逐步转向在各个领域实施联合合作项目阶段,发展服务型贸易,建立跨国生产链。这是一个全球性趋势,这一趋势不仅会增加两国间的贸易和投资额,而且会将经济提高到新的更高水平。当然,与中国双边合作的一个主要方向将是在能源领域。这是我们总体关系经济部分中的骨干。我可以自信地说,俄中正在逐步向建立强大的能源联盟推动。在这一联盟中,不仅要发展贸易,还要在各种项目,包括大型和超大型项目实施多元化合作计划。

我们已实施了建设俄罗斯至中国的石油管道大型项目。现在正在实施建设,力争将管道输送能力翻一番。另外,正在建设沿“东线”将俄罗斯天然气输送到中国的天然气管道。这是双边关系和整个世界贸易史上最大型的长期合同。此外,我们两国间在电力、煤炭、和平使用核能领域都成功发展合作,同时还有其他一些项目。目前,“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合作正在进行中,中国公司在这一项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在资金支持方面,还包括提供设备和工程建设。几年后,随着液化天然气出口到中国,相信这一项目将为我们的贸易额增长做出重大贡献,并将成为俄中两国务实合作的“增长点”。俄罗斯远东天然气管道模式,也同样适用于通过“西部”走廊向中国提供俄罗斯天然气。我相信,这些项目的谈判会在近期取得良好成果。另外,中国公司参与在俄境内建设大型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具有良好的前景。另外,在核能领域,首先指的是俄罗斯参与中国境内新核电站建设和其他互利项目上,双方正进一步扩大相互合作。

交通运输领域和基础设施也是这方面的合作领域,近期,在这些领域的合作可能有新的突破。包括俄罗斯铁路公司不久前提出的倡议:建设莫斯科-北京欧亚高速运输走廊,而莫斯科-喀山高铁将是这一走廊的第一阶段。使用这一走廊不仅可以运送旅客,而且能够加快货物运输速度。这一横贯大陆运输线可能成为整个欧亚中心运输大动脉,包括成为实施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项目的一部分。两国专家已经开始研究相关细节。

此外,我们认为,新的大型合作项目出现,在短期内能够成为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这些领域包括:创新、民航、船舶、航空航天、电子工业、农业、电信、工程机械和机床等。我相信,双方在这些方面仍有巨大的合作潜力。

人民网、环球网:您担任驻华大使多年,在这一时期中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给您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杰尼索夫:2013年5月我作为俄罗斯驻华大使来到北京。4年时间飞逝而过。从上世纪70年代起,我在北京工作了14年。我称自己为“老北京”,目睹了中国从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到发展繁荣的过程。

担任大使的这个特殊时期,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首先,俄中关系全面发展,达到了历史上最高水平。正是在这些年,我们两国最高领导人——普京总统和习近平主席会面成为惯例,两国领导在每年会晤不少于5次,包括正式访问和在多个国际场合的会见。每次会面不只是简单的会谈,而是就广泛的双边和国际议程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在各个阶段频繁的政治接触,我们之间已不存在讨论的“禁区”。同时,会面也促进了双方经济合作,两国有了越来越多的大型投资项目,并开始实施长期联合项目。在人文领域也展开了良好的交流,促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这一切无不让我感到欣喜。实际上,这也是大使工作的意义所在。

还想补充的是,担任大使后,我在长达17年没有接触中文之后开始重温汉语。                 

(责编:覃博雅、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