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关注中国

贵州蓝皮书——

脱贫攻坚“贵州样本”获得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盛赞

2019年06月20日16:37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人民网讯  6月18日,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贵阳发布了《贵州蓝皮书:贵州社会发展报告(2019)》。报告指出,2018年贵州省社会发展领域成效显著。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经济总量达到1.48万亿元,经济增速居全国第1位,人均突破4万元。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就。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4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3%,14个贫困县完成脱贫摘帽,脱贫攻坚“贵州样本”获得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盛赞。

“1+7”民生工程稳步推进,完成投资创近四年新高,达2469亿元。人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得到新提升。就业形势保持稳中向好,城镇新增就业达77万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建成省、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就业服务网络。

社会保障网进一步织密扎牢,全年6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4422.2万人次;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基金支付比例,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提高6.6%和9.1%。

教育、医疗卫生等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教育得到优先发展,教育扶贫成效显著,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全覆盖,在西部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健康贵州战略稳步推进,创新开辟远程医疗“贵州路径”。率先在全国建成覆盖省、市、县、乡四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试点实现,初步建成全国首个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

社会兜底脱贫政策体系、组织领导体系、责任体系、工作体系建立健全,构建起资源整合、力量统筹、相互衔接、系统推进的民政兜底脱贫工作格局。享受农村低保和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保障的贫困人口达167.7万人,15.66万易地扶贫搬迁困难群众纳入城乡低保保障。

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着力补齐贫困地区文化建设短板,配置了1000个村文化活动室设备及72个乡镇和158个村数字文化驿站公共数字文化设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研究表明,2018年贵州省社会发展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社会发展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脱贫攻坚仍有不少“硬骨头”,全省还有51个贫困县未脱贫摘帽,剩余的155万贫困人口一半以上生活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贵州教育与中东部地区尚存差距,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在不少方面还较突出;全省就业形势严峻,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保障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较低;民政兜底保障对象认定还不够精准,兜底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社会救助分散化、碎片化局面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报告指出,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是西部大开发20周年,是贵州省脱贫攻坚决战之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新发展理念得到坚决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推进,三大攻坚战继续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统筹推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高,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得到坚守,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

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奋力夺取决战之年根本性胜利。持续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等“四场硬仗”;持续抓好“五个专项治理”;持续深化“四个聚焦”;持续抓好生态、旅游、就业、网络、党建、文军、体育、消费等扶贫。

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补齐公共服务领域短板。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加快补齐教育短板,建设教育强省;坚持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有效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民生三感”。

多渠道推进就业,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和第一位的任务,全力确保就业局势稳定。坚持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和外出就业两大方向,积极拓宽发展劳务合作社、扶贫车间等载体吸纳就业、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就业、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转移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等就业渠道。大力实施农民全员培训三年行动计划和“雁归兴贵”计划。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丰富和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非遗技艺传承培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传统村落保护,实施艺术精品工程,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引领全域文旅产业龙头企业。

(责编:任付丽(实习生)、常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