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刘晓明大使:共商共建共享是“一带一路”的“黄金法则”

2018年03月29日10:53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讯 据外交部网站报道,2018年3月26日,英国主流大报《每日电讯报》纸质版和网络版同时刊登驻英国大使刘晓明题为《共商共建共享是“一带一路”的“黄金法则”》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一带一路”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近5年来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一大批重要合作项目成功落地。不久前,梅首相成功访华,两国领导人就推进中英关系“黄金时代”、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合作达成广泛共识。在沿线国家和各参与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建设已进入“新时代”,将在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指引下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共商”,即倡导平等相待。“一带一路”是国际经济合作倡议,目的是促进各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无论是规划合作蓝图还是实施具体项目,都坚持公开透明,由参与方商量着办,充分照顾大家的舒适度和合理关切。“一带一路”倡议的很多参与方是发展中国家,往往经济尚欠发达。很多国家向中国提出希望“一带一路”为他们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融资服务。“一带一路”也恰恰带来了“解渴汤”和“及时雨”。不久前建成通车的中吉乌公路使中国新疆到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的路程从10天缩短为3天,并且口岸通关手续大幅简化,每吨货物运费较此前减少300至500美元,还可为沿线国家创造100多万个就业机会。

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中一贯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统筹经济、社会、金融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增强合作项目的综合效益和可持续性。事实上,“一带一路”倡导的互联互通本身就既包括基础设施“硬联通”,也包括规则和标准的“软联通”。我们真诚欢迎各方为“一带一路”建言献策,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基础上开展对话与协商,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向着更高标准、更高质量、更高收益方向发展。

“共建”,即坚持开放包容。“一带一路”传承和发扬丝路精神,蕴含着“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等东方智慧,在建设过程中将促进各国经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创造更多机遇。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开放包容的,不会强加于人,不排斥或针对任何国家,不搞一家独大,更不是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

“一带一路”版权虽然属于中国,但对所有国家开放,成果和收益为全世界共享。非洲、拉美虽与中国距离遥远,但很多国家也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携手挖掘经济增长动力、开辟共同发展机遇。去年5月,1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代表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一带一路”投出了“信任票”和“支持票”。迄今已有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梅首相访华期间,两国领导人表示愿意就“一带一路”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合作,促进全球和区域经济增长。这些共识为中英“一带一路”合作注入强劲动力。

“共享”,即实现合作共赢。“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合作共赢自古就是中国人的处世哲学,“一带一路”倡议也让全世界共享中国快速发展的红利。回看“一带一路”建设的5年,中国与其他国家合作共赢的例子不胜枚举。中国公司承建的肯尼亚蒙内铁路不仅使蒙巴萨到内罗毕的通行成本和时间均节省一半,还带动肯尼亚GDP增长约1.5%,累计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4.6万个,300多家当地企业参与工程分包合作,大大促进了当地产业的发展,也改善了肯尼亚人民的生活。中国在巴基斯坦开工建设的十余座电站,将彻底解决巴国内缺电限电的历史困境,仅其中一座电站就满足了上千万民众的日常需求。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6000多列,去年共开行3673列,超过过去6年的总和,足迹遍及欧洲13个国家36个城市,义乌至伦敦的中欧班列也实现往返运行,中欧民众可以更便捷、更便宜地买到对方的商品。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改革的步伐会越走越实,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中国将于今年11月在上海举办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我们欢迎包括英国在内的各国企业积极赴华参展,展示自身优质产品和服务。

“义利相兼,以义为先”,这是中国人的处世理念,也是与其他国家合作所遵循的原则。就“一带一路”而言,最大的“义”就是鲜明的平等性、开放性和普惠性,不仅要惠及中国,更要造福世界。中英“一带一路”合作意愿强烈,产业优势互补,发展前景广阔,双方应以时不我待、开拓进取的精神,推动“一带一路”合作再上新台阶,为两国关系“黄金时代”打造更多“黄金成果”。

《每日电讯报》创办于1855年,是英国发行量最大的主流报纸,读者主要是英政府、议会、工商、文化、智库等各界人士。英国和外国领导人经常在该报发表文章。

(责编:贾文婷、杨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