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关注中国

专访中共浙江省永康市委书记金政:让“永康制造”由大变强

2018年03月16日15:54 | 来源:民生周刊
小字号

2017年12月19日,《人民日报》刊发文章《“三支队伍”向前冲——浙江永康建强镇村三支骨干队伍》,点赞永康镇村干部队伍、党员队伍、村民代表队伍三支骨干队伍建设的结果,也让以五金产业为人所熟知的浙江永康以另一种姿态走进人们的视线。

治国安邦,重在基础;管党治党,重在基层。如何做好基层组织建设?近日,中共永康市委书记金政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专访时表示,“治村也要像工匠一样精细化”。

中共浙江省永康市委书记金政

民生周刊: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任职期间,曾两次到永康调研,指出“永康要努力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今后永康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有哪些具体路径和举措?

金政:习近平总书记的期望,是对永康人民巨大的鼓舞,为永康经济社会发展擘画蓝图、指明方向。

2016年,永康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明确,当前的永康已由县域小城向五金之都转变,正奋进在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征程上。2017年底,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市政府十七届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 奋力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决定》,作出了加快中国乃至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两个阶段”和“三步走”战略,鲜明地提出了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十大行动计划,明确了一系列工作要求、工作载体和工作举措。

第一步,从现在到2020年。永康将加快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军民融合发展,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低收入百姓增收、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努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为建设中国乃至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打下扎实基础。

第二步,从2020年到2035年。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制定实施《永康现代化建设中期规划(2020—2035年)》,高水平完成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建成“工业发达、经济发展、生态优良、人民幸福”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基本建成中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为打造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夯实基础。

第三步,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高水平完成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基础上,全面提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水平,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全面提升,人民生活更加富裕文明,经济发展更具活力,城市美誉度不断提升,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天蓝地绿水净”的城市发展格局,高水平建成中国乃至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

具体而言,是从制造业供给端、企业需求端、深化改革端这“三端”发力。

一是在制造业供给端精准发力,推动产业制造升级,让永康产品实现从“数量”到“质量”、“制造”到“创造”的跨越,加快推进永康产品从“小五金”向“大五金”转型,永康由“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升级。

二是在企业需求端挖掘潜力,筑高产业发展格局。从企业入手,我们主要做好四方面服务工作:科技架桥,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园区提档,升级工业发展平台;对接资本,培育企业上市平台;立足小微,建设企业孵化平台。

三是在深化改革端激发活力,加速释放制度红利。当前,永康正不断深化“零土地”技改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探索推进“区域能评+区块能耗标准”能评工作新机制,尝试用改革的手段、方法和机制,一手抓减负降本,一手抓淘汰倒逼,推动低端低效五金制造企业转型转产,将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集中集聚。

民生周刊:永康下一步将如何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金政:基层组织建设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永康市委历来高度重视。这几年,我市持之以恒抓基层、打基础,树导向、出实招,取得很好效果。现在,永康每月15日主题党日,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同学习、同议事、同考评,有效扭转以往党支部、村委会“不同心、不同向,两张皮、窝里斗”等乱象。此外,还推出了“三支队伍”同质化管理,“网格党建”“区域党委”“治村导师”“党代表问政”等系列“党建品牌”。下步,我市将围绕如何“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以红色组织力提升工程为载体,重点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突出“五红标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二是深化“导师品牌”,打造过硬“基层领雁”队伍。三是开展“四不整顿”,营造从严治党新常态。四是发挥“红色力量”,助力永康经济社会发展新腾飞。

民生周刊:永康是如何做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篇文章的?

金政:我们一直秉持着“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思路,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空间布局美、田园生态美、村强产业美、民富生活美、人文风貌美、安定和谐美”和“农业绿化、农村美化、农民转化”的“六美三化”工作思路,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市财政也连续每年以20%以上的增幅支持“三农”工作。

一是以项目引领、资金扶持为重点,造血经济薄弱村。二是以“互联网+”为思路,振兴乡村发展新路。三是以电商培育为特色,壮大乡村建设主体队伍。四是以培育新型农民为方向,催生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五是以“两山”理论为指引,推动“美丽生态”向“美丽经济”转变。(记者 罗芳菲) 

(责编:谭咪娜(实习生)、常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