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关注中国

全国统一碳市场启动在即 报告为行业碳市场配额提四点建议

2017年09月18日10:15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人民网9月18日讯 第五届北京洪堡论坛“绿色低碳发展主题论坛”暨第四届市场导向的绿色低碳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由湖北经济学院和对外经贸大学主办,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和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承办。近国内外百名专家、学者及主办方代表以“全国统一碳市场与全球气候治理”为主题展开研讨。

全国统一碳市场启动在即,如何基于全球利益和中国利益、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次研讨会旨在总结、提炼试点碳市场的经验和教训,完善总量设定和配额分配方法,规范交易规则和逻辑,探讨中国碳市场未来发展趋势,推进碳市场排放权交易体系顶层设计。

34位专家学者们就全国统一碳市场与全球治理发表主题演讲和分组报告,同时皮书《碳排放权交易蓝皮书: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报告(2017)》进行新书发布,《环境经济研究》等期刊与公众见面。

2013年起,我国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为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深圳和湖北陆续启动,并计划2017年启动全国统一碳市场。《碳排放权交易蓝皮书: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报告(2017)》对各试点碳市场启动以来的情况进行梳理,总结中国各试点碳市场配额分配的经验和教训,并将中国与发达国家、金砖国家碳排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皮书以湖北省作为行业配额调整应用的案例,研究中国区域碳排放配额的分配问题;最后总结欧盟碳市场配额分配的经验和各阶段应对“碳泄漏”问题的政策及变化,并根据中国统一碳市场建设的进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报告(2017)》指出,我国碳交易市场履约呈现五大特点:一次履约率不断提高、履约期间量价齐升现象明显、推迟完成履约现象普遍、均允许使用CCER进行抵消及对未履约企业均设有惩罚机制。这些特点意味着碳交易制度保障对控排企业形成了一定的政策约束力、试点企业的主动履约意识逐渐增强,但同时,碳交易表现出较强的履约驱动特点,在非履约期内企业的参与度比较低,履约期过度的量价齐升现象扭曲了减排成本的传递。

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方案是碳市场交易机制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已启动的七个省市试点除了重庆采取自主申报的分配方法外,其余6个试点碳市场均根据各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以及重点产业和未来发展的规划对配额确定方法进行了一些变化和革新,为建立一套兼顾地区和行业差异的统一碳市场配额分配方法积累了重要的经验。

基于中国碳市场的试点效果、针对统一碳市场建设的进展,报告提出在行业层面的四点建议。

应为高碳支柱产业的低碳化转型预留足够空间。世界上实施碳约束的国家仍然属于少数,如果碳交易给行业施加了过重的成本约束,就使得这些行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严重的会导致产业转移和碳泄漏。中国以重工业和加工制造为核心的工业化仍需持续一段时间,在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尚未脱钩的情况下,必须为高碳支柱产业的低碳化转型留出空间。

在碳市场进行顶层设计时,就应该设置行业竞争力保护模块,为以后开展相关工作预留足够的接口。目前,中国碳市场大都采用免费配额分配模式,但是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的任务仍然较重,后期中国碳市场也一定会逐渐启动拍卖等有偿配额分配方法,给企业造成的影响必将进一步加重,极有可能诱发产业转移,导致结构性失业和碳泄露。因此,综合考虑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因素,需要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等纲领性文件中增加行业竞争力保护的表述。

测算碳交易对行业竞争力的影响。碳交易对行业竞争力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来自于非碳约束国家的竞争程度、减排成本、减排潜力等因素,也和行业的成本转嫁能力有关。因此,碳交易对行业竞争力的影响存在不均衡性和不对等性,必须仔细测算碳交易对行业竞争力的影响程度。此外,行业的减排能力是变化的,需要定期更新碳交易对行业竞争力的影响程度。可以基于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和能力承担原则,分别构建碳减排成本、碳减排潜力和贸易密集度三维评价指标体系,全面测算碳交易对各行业的竞争力的影响。

设置行业控排系数。中国目前实行免费配额分配,但各行业仍面临着配额下降的压力。依据GDP平均增速目标和碳强度下降、能源强度目标,在考虑各行业减排潜力、减排成本、市场竞争力和历史排放量的基础上,可以综合确定碳排放行业控排系数。通过行业控排系数,可以给不同行业设定不同的减排压力,该系数越大,行业得到的配额越多,需要承担的减排责任越小;反之,该系数越小,行业得到的配额越少,需要承担的减排责任越大。(王曼)

(责编:王曼、常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