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关注中国

《北京社会发展报告2016-2017》----

北京需适当增加居民收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

2017年08月01日09:34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7月28日电 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北京蓝皮书:北京社会发展报告(2016-2017)》发布会于7月28日在京举行。蓝皮书指出:北京需适当增加居民收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

鉴于北京市住房现有的价格水平,一般老百姓要想安居,无疑压力很大。2010年以来北京市为了稳定房屋价格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主要的政策手段是限购。不断提高的限购门槛对控制投机炒房者固然有一定的效果,不断提高的首付水平也尝试避免住房市场的金融风险,对稳定房价不能说没有贡献,但2016年房价暴涨,多少说明此类措施对控制房价效果不理想。而高企的房价对普通市民们的生活影响显而易见。按现有房价和收入水平,普通白领奋斗一生都无法在北京购买一套住房。高房价固然会起到一定的挤压人口的作用,对控制人口增长有一定效果,但是鉴于相当的流动人口并不以在北京拥有住房为流动目标,其效果也就相当有限。对于一般市民而言,住房需求如何获得满足则是相当严峻的问题。

首先,适当提高劳动收入以适应当前房价。应适当增加劳动者收入,尤其是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事业单位科研工作人员等吃“财政饭”人员的收入,以适应当前的住房价格水平。目前,大部分青年群体,尤其是新近落户北京的高校青年教师、科研事业单位人员、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等,工资水平一般较低,面对高企的房价生活压力很大。而这部分人群一般都受过较好的高等教育,且拥有北京市户口,是理论上的“北京人”,但是他们却无法依靠自己的收入在北京的住房市场上为自己谋得安身之地。北京市财政收入长期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有条件依靠现有财政能力适当增加政府雇佣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提高其经济能力,以适应经济社会变化,应对生活挑战。

其次,扩大保障性住房的供给,提高社会受惠面。在现有的房价水平下,应探索住房市场分类管理措施,满足不同阶层群体住房需求。北京市现有的住房市场以商品房供应为主,政府保障类住房占比不大。为稳定一般民生,除了加大房屋价格干预力度、控制恶性上涨外,应采取更积极的举措满足一般民众的住房需求,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

第三,科学规划保障房社区,避免出现社会生态单一的睡城。在保障房规划、建设过程中,应避免出现天通苑、回龙观等大体量单一居住型社区建设,因为此类社区因功能过于单一,往往形成大团块的睡城,给地区交通出行带来严峻压力,造成新的社会问题。在保障性住房的规划阶段还要考虑到不同收入、年龄段群体的社会匹配,以避免同质性群体过于集中。大量同质性人群集中居住,社会多样性降低,社会生态单一,不利于不同阶层群体的交流与互动,长期来看,容易产生社会失败情绪、降低社区社会活力,影响地区社会治理和社会稳定。(于明飞)

(责编:于明飞(实习生)、常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