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为中巴经济走廊架起“民心桥”

2017年06月21日13:37 | 来源:光明日报
小字号

图①:云雾笼罩下的吉尔吉特。

图②:一路同行的杨志江院长(左)和本报记者贺斌。贺斌供图

【“一带一路”进行时】

吉尔吉特市是巴北部地区首府,古时曾是佛教中心,现在是中巴边贸品集散地,素有“友谊公路上的明珠”之称。掠城而过的吉尔吉特河,以及城东北7800米高的拉卡普什雪峰,都为这座山谷中的城市增添了别样风采。

2016年10月,费萨拉巴德孔子学院在吉尔吉特市唯一的高等学府——喀喇昆仑国际大学开设了教学点,派遣了两名年轻教师教授汉语课程,两个月后举行了巴北部地区首次国家汉办汉语水平考试(一级),本次则新增了二级考试,共有131名考生参加。

住废弃仓库的孔院教师

作为孔子学院院长,杨志江非常重视这次汉语考试,与两位汉语老师多次研究实现汉办统一考试要求的每一个细节。

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我不禁想起了两年前在费萨拉巴德农业大学参加庆祝中国国庆节时的情景——杨院长和两名年轻教师一起忙着准备国庆节的演出,忙着整理还没有收拾停当的住处,忙着查看学校答应提供的孔院院址,忙着拉记者去拜会校长。

新建孔院,困难很多,有相互沟通上的,有教学上的,还有教师生活保障上的。学校提供的住处原是一个废弃的仓库,连门窗都没有,生活设施也没有配置齐全。但包括杨志江院长在内的3名教师就这么入住了,闲暇时自己动手进行整修。住房内部简陋,但屋外悬挂的大红灯笼和房顶上飘着的五星红旗十分显眼。附近住户无人不晓,那是中国孔子学院教师的住处。

农业大学最初提供的孔院院址原来是一个老教授的住宅,年久失修,并不适合作为教学办公使用。“这也许是学校能够提供的最好条件了,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毕竟孔院刚刚建立,相互了解与合作的时间还长。”杨志江院长当时这样向记者表示。

但这次在吉尔吉特,再次谈起农业大学孔院办公地点时,杨志江院长告诉记者,巴方大学要出资为孔院新建办公楼。据了解,由所在国为孔院出资新建专用教学办公楼,迄今为止还是第一次。记者想,这应该缘于孔院在所在大学发挥的重要作用,缘于杨志江院长在工作中与农业大学建立起来的良好关系。

因地制宜的“民心桥”

“为什么要在吉尔吉特建立教学点?”我问杨院长。他想了想说:“在巴孔院能够不断发展,客观上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大环境和巴方对中文学习的迫切要求有关,主观上则与我们对孔院职能的理解和实现相连。但我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国家汉办和新疆教育界的大力支持。”

“从费萨拉巴德孔子学院建立之日起,我们一直在思考,孔院在巴基斯坦最应该做些什么,应该如何将教学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结合起来,更好地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服务。”

杨院长顿了顿,接着说:“我们逐渐认识到,在巴基斯坦,孔院建设并不是脱离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独立区块,而应该是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我们建立的是民心相通的‘心桥’,是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我们还能为经济走廊建设单位提供语言和专业技术人才。如果孔院能够开建实用技能培训学校,就可以在较短时期内解决当地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如果孔院能够与中国公司合作,建立当地用工培养与使用的科学流程,就会促进构建从低到高一条龙式的服务体系。”

杨院长说:“在地域上,我们孔院的教学点应该围绕中巴经济走廊沿线布局。吉尔吉特是中巴经济走廊的咽喉,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地人渴望学习中文和专业技术,希望尽快投入到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来。吉尔吉特、洪扎等北部城镇都是著名旅游点,旅游产业前景广阔,市场巨大,但目前导游水平不高,旅游服务设施缺乏。这些都是孔院发展的潜在空间。此外,瓜达尔市、奎达市也都应该是孔子学院未来建点的首选。”

“在孔院建设中,我很幸运地遇到了巴基斯坦两位非常有眼光、有决断力的大学校长,一个是费萨拉巴德农业大学校长、农学家伊克拉尔·汗,另一个是喀喇昆仑国际大学校长、地质学家阿西夫·汗,他们又同为巴基斯坦科学院院士和孔院的巴方院长。”杨院长特别强调,“是他们反映了当地民众学习中文的迫切需求,表现出与孔院合作的强烈意愿。更重要的是,在孔院发展过程中,他们给予了无可替代的支持和帮助。”(驻伊斯兰堡记者 贺 斌)

(责编:可黎明(实习生)、王欲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