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品读中国”读书周在莫斯科圆满闭幕【4】

【查看原图】
《儒道佛与中国传统文化》,主讲人南京图书馆馆长徐小跃
《儒道佛与中国传统文化》,主讲人南京图书馆馆长徐小跃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2017年06月05日08:12

人民网莫斯科6月5日电(记者 屈海齐)当地时间5月31日,第五届“品读中国”读书周在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圆满闭幕。本届读书周共举办五场讲座《纵横有象——书法的视觉内涵》、《在全球与本土之间——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特征》、《“一带一路”上的瓷器贸易与世界文明再生产》、《儒道佛与中国传统文化》、《元上都——拥抱着文明的废墟》。从书法、绘画、瓷器、哲学和考古等多个维度,较深层次地介绍和解析中国文化的历史脉络和当代风貌。此外,《中俄文化互鉴》——苏里科夫美院教授苏哈韦茨基和学生边露凝作品展也在读书周期间隆重开幕。中国驻俄罗斯使馆公使衔文化参赞兼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张中华、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南京图书馆馆长徐小跃、中国人民大学考古学教授魏坚、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研究所所长方李莉、恭王府管理中心研究员杜浩、上合组织前秘书长扎哈洛夫、苏里科夫美术学院院长柳巴文、俄罗斯美术家协会主席卡瓦里丘克、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东北亚研究中心主任卢基扬诺夫、东方所中国室主任科布泽夫、东方博物馆研究处主任库兹缅卡、俄罗斯青年汉学家等众多中俄文化、艺术界的重要知名人士出席读书周活动。

在墨香瓷韵和古都遗迹中体验中国

在《纵横有象——书法的视觉内涵》讲座上,主讲人杜浩从“中国文字起源及演变”、“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性和文化内涵”、“中国书法艺术的形式审美解析”三个角度深入解析中国书法的艺术魅力。上合组织前副秘书长扎哈洛表示,在旅居中国多年的他看来,书法于中国人而言,是与生俱来、融进血液里的艺术,它不仅存在于博物馆、画廊的展墙上,还呈现在城市和人们触手可及的生活细节里。

讲座《“一带一路”上的瓷器贸易与世界文明再生产》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来到2000年前的丝绸之路。中国的瓷器随着驮运商队穿越荒漠、海洋,跨越高山、河流,历经千辛万苦到达欧洲,备受推崇和珍爱。主讲人方李莉用人类学的视角,站在全球化的高度,以瓷器为引子,用大量的文献材料和鲜活的现实例证,把人们带回历史现场。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学者布达耶娃认为,今天,“一带一路”倡议已获得全球性的广泛关注和响应,丝路沿线学者和文化人士应通力协作,努力完善文化交流机制。

考古行者无疆,学术科研无界。魏坚主讲的《元上都——拥抱着文明的废墟》,凭借详实可靠的图片资料和其丰富的田野考古经历,重组上都遗址的文化碎片,为听众揭开这座如海市蜃楼般存在于历史长河中的古都城的神秘面纱。同样研究该考古遗址的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所中国处研究员德米特里耶夫感慨道:“当政客们唇枪舌战、口诛笔伐,将士们拔刀相向、短兵相接的时候,学者们超越地域界限,秉着学术至上的理念,同心协力致力于科研。”

在哲学思辨和艺术赏析中感知中国

中国古典哲学讲座《儒道佛和中国传统文化》吸引了百余名当地听众。在讲座上,徐小跃旁征博引,生动地阐述了儒道佛作为三大中国古典哲学流派,以其多样的社会功用性满足中国古代社会各个阶层的思想诉求。俄科学院远东所东北亚研究中心主任卢基扬诺夫介绍俄汉学界在中国古典哲学领域的最新成果,如《俄罗斯白银时代的戏剧文化与东方的艺术传统》、《诗经》(译作)、《中庸》(译作)、《郭店竹简的哲学系统》等著作。他表示,虽然俄罗斯人早就听闻“中国”这个概念,却始终没有完全弄清其包含的丰富内容。儒道佛蕴含着许多不易理解透彻的奥秘,欧洲人更是难以得其精髓。

由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主讲《在全球与本土之间——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特征》,与《中俄文化互鉴》——苏里科夫美院教授苏哈韦茨基和学生边露凝作品展同场出现在莫斯科观众眼前。这是中俄两国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上拥有很多共同的话题的体现。范迪安说,中俄两国艺术家应当不断密切交流、深化合作。这种多层次的良性互动即有利于促进两国各自艺术的发展,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两国人民彼此友好情感和文化认知的提升。

“品读中国”读书周是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自2013年起每年春天举办的品牌文化活动,旨在为俄罗斯各界朋友们深入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提供重要阵地。该活动自开办以来,受到中俄学者、文化人士和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响应。

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张中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俄关系持续升温、两国领导人频繁互访的大好形势下,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将持之以恒地开展高水品、高水准文化活动,因地制宜甄选符合俄罗斯民众精神需求的项目,展现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之美。“品读中国”读书周的成功举办是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中国驻俄使馆文化处全体人员群策群力的集中体现,得到了中国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的鼎力支持。当然,也离不开俄罗斯文化领域的官员、学者们热情无私的支持和广大观众的由衷喜爱。

分享到:
(责编:覃博雅、常红)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