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7)》指出——

我国数字化阅读方式首次明显超过纸质阅读

2017年05月22日14:13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5月22日电 5月20日,由湖北大学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武汉共同举办《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7)》发布会。报告认为,我国文化发展势头良好,稳中有增,文化发展的主要指标表现良好增长势头,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4.0%,首次明显超过纸质阅读方式。2016年,微信公众号的数量依然在增加,个人、企业、集团、政府等不同角色和主体纷纷加入,微信朋友圈的使用率为67.4%。

《报告》基于对2015~2016年中国文化新发展的考察,从文化建设、文化生产、文化成果、文化服务、文化传播和文化影响这六个方面,总体上描述并分析了这两年我国文化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而评估中国文化新近发展达到的水平和竞争力,对2017年中国文化建设发展进行科学预测,希望借此能够提供相关的数据支撑和理论参考,以有助于提高中国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和预见性,增强中国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顶层设计以及社会文化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016年我国文化发展稳中有增

蓝皮书指出, 2015年中国文化发展取得了较为完美的成效,为“十三五”规划赢得了良好的开局。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国文化发展势头良好,稳中有增,文化发展的主要指标表现良好增长势头,表现在文化投入、文化生产、文化供给与文化传播四个方面。

其中,在文化投入方面,“十二五”时期,我国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一直处于逐年增长的态势,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文化事业费支出达到682.97亿元,比2014年增加99.53亿元,文化事业费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0.39%,文化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创历史新高;

文化生产方面,在2011~2015年,我国主要文化机构数量逐年增长,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正在不断增强。截至2015年年底,就文化系统直属及下属管理的文化单位来看,全国共有文化单位29.91万个,与2014年同期相比增加1.18万个;从业人员数为229.44万人,与2014年同期相比增加25.42万人。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公共图书馆共计3139个,与2014年同期相比增加22个;图书总藏量为83844万册,与2014年同期相比增加6.0%;文化馆3315个,比2014年增加2个;文化站40976个,比2014年减少134个;博物馆3852个,比2014年增加194个;艺术表演团体10787个,比2014年增加2018个;艺术表演场馆2143个,比2014年增加805个。

文化供给方面:“十二五”时期,随着我国政府对文化发展领域的一直重视和积极作为,对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特别是对文化投入的不断加大,我国文化生产能力正逐年增强,文化供给能力正不断增强,文化资源的规模正不断扩大,文化产品满足广大民众需求的能力正逐年提升,广大民众文化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的窘状开始得到有效缓解。文化供给能力的增强表明,我国文化发展领域的改革正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目前文化供给能力的增强主要体现在新媒体方面,传统媒介则出现了饱和甚至负增长的势头。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既保证新媒体业态的强势兴起,同时也不让传统媒体行业发展陷入停滞成为一项新的任务和难题。

文化传播方面:近年来,我国在文化传播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效。文化传播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广大民众接受文化影响面的大小。一般而言,文化传播能力越强,覆盖面越广,民众接受文化产品的机会就越多,受到的影响就会越显著。反之,文化传播能力越弱,覆盖面越小,民众接受文化产品的机会就越小,文化影响力就会有限。因此,做好文化传播工作是打通文化影响民众的“最后一公里”,对于发挥文化产品对民众的影响力至关重要。以下我们试图通过依次考察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图书馆图书总流通人次、艺术场馆观众人次、文物参观人次、博物馆参观人次、烈士纪念建筑物参观人次等二级指标来分析我国文化传播在“十二五”期间发展的趋势和水平。

数字化阅读方式首次明显超过纸质阅读

蓝皮书指出,2015~2016年,我国文化服务消费呈现三大特征,第一,居民文化服务消费意识增强,各层级政府部门积极履行其文化服务职能,逐步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力度,由此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与此相应,居民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自觉性有较大的提高,愿意在这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第二,文化服务消费方式更加多样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加快发展以及网络、数字等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传递信息、鉴赏文化的渠道和方式。2015年我国阅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4.0%,首次明显超过纸质阅读方式。手机阅读、电子图书阅读、光盘阅读都呈现上涨趋势;数字化阅读方式中,微信阅读最受群众欢迎,有数据显示,2015年有超过一半的成年人选择用微信来吸收文化知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设施积极拓宽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方式,推出了微信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创新方式,满足了居民日益丰富的文化消费需求。

第三,文化服务消费满意度提高,随着群众生活质量的改善,其文化需求日益趋于多样化、多层次化;而随着我国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这些需求更能得到满足,群众对文化服务的消费满意度有了显著的提高。2015年全国各级艺术院团通过“文化下乡”、低票价演出等方式,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全国文化部门共组织公益演出13.87万场次,与2014年相比增长27.8%,增幅明显;观众12179.31万人次,比2014年增长23.1%。据问卷调查,认同专业艺术下乡演出做得越来越扎实的居民占53.5%。

中国文化生产存在三大突出问题

蓝皮书指出,目前我国正实施“走出去”战略,“十三五”规划也提出“到2020年,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要实现目前的战略和目标,需要着力解决以下三大突出问题。

第一,2015年文化产品进出口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表明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与2014年相比,2015年我国的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进一步说,整个“十二五”期间的进出口总额呈抛物线式的发展状况,增长逐步放缓,2014年进口首度出现负增长,2015年则总额、进口、出口三项指标均有较大幅度的下滑。

第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仍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等不合理的现象,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保障政策仍有待完善和落实。2015年关于文化创意以及知识产权的政策密集出台,表明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已重点关注这方面的问题。但文化创意产业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从其启动、发展到成熟,西方发达国家用了近百年的时间。我们虽然可以运用后发优势缩短这一过程,但如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仍需要克服多重困难,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第三,国际人文交流与深层的价值观对话偏少。2015年的中国文化活动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但国际人文交流活动以及文化价值观方面的国际研讨活动较少。中国文化活动的国际交流要深入开展,要为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就必须加强人文交流,推进对彼此价值观的相互理解,进而开展深层的文化合作。近年来,我们虽然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开展了一些相应的项目如“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等,但力度还不够,项目也较少。

以上是2015年中国文化生产存在的较突出的问题。

九成以上手机网民为即使通信用户

蓝皮书指出,根据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中即时通信的用户达到6.42亿人,较2015年年底增长1769万人,占网民总体的90.4%。其中手机即时通信用户6.03亿人,较2015年年底增长4627万人,占手机网民的91.9%。

微信是基于微信联系人而形成的熟人社交平台,截至2016年6月,微信朋友圈的使用率为67.4%。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信的功能得到拓展,其功能不再局限于信息传递,而是与商务交易等应用相融合,借助其他用户基础平台,实现对信息的广泛、快速传播。

据调查,关于每天都会使用的微信功能,朋友圈、收发消息和公众号排名前三。2016年,微信公众号的数量依然在增加,个人、企业、集团、政府等不同角色和主体纷纷加入。从用户的关注比例上看,大部分传统媒体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一些传统媒体主办的微信公众号也开始凸显影响力,如“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但自媒体公众号依然是生力军。“鸡汤类”公众号——“咪蒙”无疑是2015~2016年微信公众号的热门,截至2016年6月,“咪蒙”的同名微信公众号累计阅读量超过2.2亿次,每篇文章的阅读量均超过50万次,大部分文章的阅读量超过100万次。贴近大众生活,与受众情感产生共鸣,是“咪蒙”受欢迎的重要原因。这也从侧面表明,大众性的内容更容易在微信这个平台上得到广泛传播。

“网络红人”成为2015年微博的又一热门话题

蓝皮书指出,根据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12月,微博月活跃用户达到2.36亿人,同比增长34%;日活跃用户达到1.06亿人,同比增长32%。微博是基于社交关系来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体平台,在经历了行业调整后,其发展策略转换为垂直化内容生态建设,打造垂直化的兴趣社区,兼具媒体和社区属性。

2015~2016年,微博话题继续保持高热度,在各垂直领域发挥着聚合舆论甚至引领行业的作用。一方面,地方性和持续性话题始终保持较高热度,另一方面,与明星、电视剧、社会性相关的话题也迅速博得网民的积极关注与热议。同时,为更好地发挥社交资源优势,微博适时推出“超级话题”这一产品,提升话题在明星、粉丝等资源上的聚合能力,进一步增进用户体验。微博热门话题在垂直领域的作用更加突出,目前话题类别超过50个,财经、文化艺术、音乐、政务等以及综艺、明星、社会等类别的话题仍旧是目前热议话题的主要类型。

2015年,微博话题榜中占据前20位的话题依然以综艺、娱乐性话题为主,其中热播剧《琅琊榜》的话题阅读数达到了58亿次,话题讨论数达1038.7万次。

“网络红人”是2015年微博的又一热门话题。2015年被称为“网红经济元年”,以papi酱、尤克里里、张大奕为代表的“网红”在2015~2016年受到了大家的青睐。微博作为当前重要的媒介平台,打造了一场围绕“网络红人”的活动,受到了媒体和网民的积极关注。“网红”文化发酵至2016年5月份,“时尚红人周”“视频红人周”“直播红人周”三个分话题又先后在微博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关注。“网红文化”开始作为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化力量,逐渐融入文化传播的各个方面。

2015年关于社会事件的话题也颇受关注。“天津塘沽爆炸”事件备受关注,话题阅读量达35亿次以上;“东方之星沉没”“上海外滩踩踏”等话题的阅读量均为10亿次左右。这些事件通过微博进行传播,引发网民们纷纷参与讨论,传播圈层逐渐扩大。

(责编:唐萌(实习生)、常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