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2017 年养老基金投资管理国际论坛”——

中国目前可用于投资的养老基金规模较小 应借鉴境外经验

2017年04月28日09:14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讯  在主题为“2017 年养老基金投资管理国际论坛:机遇与创新”的养老金国际论坛上,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出席会议并作发言。会议旨在借鉴境外养老金资产管理的先进经验,了解全球资本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以便为今后中国养老金制度改革、养老金资产管理创新提供参考,同时加强国内外养老金政策与资产管理的交流。郑秉文教授围绕国内养老基金投资管理这一议题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第一,我国目前可用于投资的养老基金规模较小。目前我国可用于投资的养老基金包括两部分:一是主权养老基金,即全国社会保障基金。2015 年底,基金资产总额约为 1.91 万亿元,包括转移支付和部分省市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的部分,并没有形成大市场;二是企业年金。我国企业年金经过十几年的积累,年金规模刚突破万亿,占当年 GDP 不到1.5%。目前共有 21 家投资管理人、托管人 10 家,每个组合持有的资产规模很小,大约不到3 亿元,跟共同基金相比,十分之一都不到。但是,中国不缺资金。我国的国民储蓄率堪称世界第一。

第二,中国储蓄率很高,国民储蓄率高达 53%,如此高的储蓄率转换成养老基金成为问题的关键,将银行存款转换成养老基金将利国利民,实现三赢:一是个人可以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率;二是资本市场能够获得长期投资基金;三是资本市场稳定发展将进一步提高投资回报率。然而,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税收模式是 EEE,企业年金制度实行 EET,对后者而言,必须是纳税人才能享受,如果第三支柱养老金改革还是 EET,显然银行存款将难以转变为养老基金,因为中国的纳税人规模太小,税优敏感度很低,税优激励难以从根本上成为“银行存款搬家”的动力。由于第三支柱实行居民的自愿加入,其动力来源于个人,如果制度设计不恰当,恐怕连企业年金的参与率都不如,因为企业年金还有企业配比缴费作为一个激励措施,在第三支柱没有雇主配比缴费的情况下,纳税人数量十分有限,能够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人数少,如何能使之超过第二支柱的规模呢?因此,制度需要认真考虑如何实现这种转换,这需要非常尖端的顶层设计。

第三,资本市场缺乏长期投资基金。通常保险基金、共同基金和养老基金是一国资本市场长期投资基金的重要来源。现阶段,中国保险资金可运用规模超过 13 万亿,发展速度很快,共同基金发展也很好,也突破了 10 万亿元,唯独养老基金,规模还非常不成比例,上述两项加起来还不到 3 万亿,如果加上即将启动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用于投资的部分,合计还不到 6 万亿。重要的是,共同基金中长期投资基金不是很多,虽拥有上百个机构投资者,但大部分为短线资金。

第四,市场上缺少目标日期基金。考虑到中国人特有的文化传统、理财习惯和现实环境,我国很难产生目标日期基金,这也与我国养老基金不发达有关,同时,这也是目标日期基金很难产生的原因之一。通过 2016 年赴香港调研其“DIS”(预设投资系统)后认识到,目标日期基金在中国产生的一个重大障碍要消除,是它使我们很难将它转换成一个长期资金,这是关键,那就是税制的问题,它使目前经济激励性不够大。税收的制度激励性产生的作用远大于教育、引导、教化和道德等作用,制度是产生养老基金的一个根本。

第五,税制改革对养老基金的成长至关重要。养老基金的成长对资本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国企业年金发展落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税优政策的不完整。现行的体制在企业年金是 EET,在基本养老金上实行的是 EEE,这是个税的体制。从宏观的税制来看,我们实行的主要是间接税为主的体制,直接税的收入比例很小,还不到 7%。因此税制改革十分重要,个税的分享所得税制,要向分项与综合所得税相结合转变,间接税为主要想直接税为主转变,要考虑引入资本利得税,这是诱发目标日期基金出现的一个关键。没有税制改革的支撑,广大居民有限的缴费空间将难以形成一定规模的养老基金,因此税制改革非常重要,不仅制约着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还间接影响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常红)

(责编:常红、杨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