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TPP何以陷入僵局(热点聚焦)

本报记者  王俊岭
2017年04月25日08:5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日前,有日本媒体透露,日本、澳大利亚、越南等11个国家将于今年5月初在加拿大举行首席谈判官会议,就美国退出后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进行重新磋商。而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日益临近的背景下,海内外再次将目光聚焦中国。专家指出,“一带一路”朋友圈持续扩大,而TPP陷入僵局,其差别的根源就在于是否足够包容、灵活、互利。事实上,对任何国际经贸合作倡议、协定或框架而言,“共赢”理念都是保持生命力的关键。

  市场不足成为困扰

  自今年年初美国政府宣布退出之日起,一度信心满满的TPP便逐渐陷入僵局。据了解,TPP当初之所以受很多亚太经济体重视,关键就在于很多国家看中了TPP形成的巨大市场,并希望通过贸易和关税减免政策扩大自身向大型经济体的出口。

  分析人士指出,日本虽然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人口只有1亿多,并不能为世界提供一个巨大的产品消费市场。因此,在缺乏“重量级”经济体参与的情况下,TPP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会非常有限。美国退出后,有TPP成员国提出希望中国加入,正是希望弥补TPP市场体量的不足。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崔凡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TPP虽然在原则上并没有永久排斥谁,但美国主导之后在很大程度上使TPP体现了其区域政策。实际上,TPP在环保、劳工、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高标准在客观上不仅对目前发展阶段的中国产生约束,而且也使得TPP成员国内部的不同群体产生了明显分歧。

  “就美国国内而言,不同研究机构在TPP对美国利益的影响上其实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关心就业的人发现,TPP并不会对中国产生过大冲击,反而可能让美国损失数十万个就业岗位;而支持TPP的人则注意到,过高的贸易标准不仅难以在TPP成员内部取得一致,反而可能更多地束缚本国企业的手脚。”崔凡说。

  中国态度备受关注

  从中国经济表现和市场潜力来看,一些TPP成员关注中国并不难理解。

  经过多年发展,如今中国正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型,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球市场需求。相关资料显示,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2006年的消费额仅占全球消费总额的6.6%,但是到了2015年,中国消费额占全球的比重就上升到了15%。预计今后5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口规模有望达到8万亿美元,服务贸易进口规模将超过2万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到7亿人次。

  既然如此,中国对于TPP究竟持什么态度呢?其实,中国此前已经做出明确表态,即:中方一直主张建设开放透明、互利共赢的区域自由贸易安排,主张贸易规则应当由有关各方通过平等协商共同确定,要体现共赢的精神,有利于维护各方的共同利益。中国愿与各方一道,在充分考虑本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秉承开放、包容、透明的精神,为亚太和全球经济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崔凡说:“需要看到,虽然有TPP成员国呼吁中国加入,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是所有TPP成员国的一致意见。目前来看,TPP可能会演变为一个临时性框架以期待美国重新加入。对中国来说,我们则要保持自身的发展定力与灵活性,继续做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及一系列双边自由贸易谈判的推进和落实。”

  “一带一路”风景更好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TPP陷入僵局,“一带一路”倡议却表现出来日益强大的生命力。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一带一路”建设,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合作协议。在去年举行的第71届联合国大会上,193个会员国更是一致赞同将“一带一路”倡议载入联大决议。

  崔凡表示,“与TPP这种限制性规定较为明确的贸易框架不同,‘一带一路’倡议具有较强的开放性、灵活性与包容性。例如,从地理上看‘一带一路’倡议涉及的沿线国家虽然是60多个,但实际上所有国家都可以参与进来,并不存在歧视域外国家的情况。”

  “一带一路”倡议的生命力还集中体现在其与很多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上。在东南亚,“一带一路”和越南的“两廊一圈”构想、印度尼西亚的“全球海洋支点”构想相契合;在欧洲,“一带一路”旨在加快推进中欧陆海联运快线建设的思路与英国“北部振兴”计划及德国“工业4.0”计划相衔接;在中东,“一带一路”与沙特“2030年愿景”、土耳其“中间走廊”等发展蓝图彼此呼应……

  互利共赢成为趋势,“一带一路”风景独好。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指出,“一带一路”带给世界重新认识中国的机会,也让世界对于未来的发展有了新的选项,为世界进一步实现包容、平衡、可持续发展带来新希望。

(责编:王欲然、常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