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风云激荡方显中国民主的生命力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 季思
2017年03月13日16:36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2017年注定是多重危机叠加和动荡频仍的一年。除了久治不愈的各种结构性矛盾和热点冲突外,增长乏力的全球经济、暗潮涌动的“逆全球化”、挥之不去的恐怖主义阴影以及甚嚣尘上的民粹主义浪潮,给这个本已杂乱纷呈的世界带来诸多不确定性。放眼世界,一些国家民主失信、制度失灵、治理失措渐成常态,领导力、凝聚力、多元包容、协商共治等却成“稀缺资源”。

当一些国家的政治力量仍在为弥合社会分裂、凝聚各方共识、阻遏极端民粹主义、理顺权力关系而心力交瘁时,中国则有条不紊地拉开了一年一度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序幕,进入了“两会”时间。5000多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带着14亿中国人民的期待、向往、智慧和力量从四面八方齐聚北京,共商国是,擘画蓝图。世界再一次聚焦中国,聚焦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

曾几何时,西方标榜“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理念和精神气度,在现代化道路上“披荆斩棘、高歌猛进”,而今却频频遭遇严重的阶层对立和社会撕裂,表现出严重的“关门主义”保守心态,甚至陷入英国哲学家霍布斯所说的“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而曾历经战乱之苦、积贫积弱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探索建立并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天下为公”的家国情怀、大一统的整体思维、和合共生的文化特质挥洒得淋漓尽致,为中国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赞誉。中国不仅越来越具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而且还通过党际交往渠道与世界分享治国理政经验,通过多边外交平台与世界分享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和方案,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同和支持。

纵观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围绕民主制度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源远流长,既有发轫于古希腊的城邦直接民主,也有近现代西方代议制框架下的选举民主;既有突出“社区自治”的人民主权,也有结合部落习俗的“大树下的民主”。无论哪种民主制度形式,其产生、运行和完善都离不开各自所处的文化土壤和历史背景。“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中国的“两会”制度根植于中华民族几千年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广阔沃土,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进行的伟大实践,成功实现了民主程序和民主实质的有机统一,有效解决了政治运作和公共决策的公平性、有效性和稳定性,是一种最能把14亿中国人民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共同奋斗的“协商之美”和“集体之善”。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深刻总结近代以来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社会一百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做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

一贯坚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观的中国人无意在中西二元对立的狭隘视野中去做所谓“文化优劣之辩”和“制度高下之争”,但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底气和自信维护好我们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出来的这种“协商之美”和“集体之善”的治国方略,完善好我们艰苦探索出来且行之有效的政治制度,并积极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中国智慧。这既是世界对中国的期待,更是中国对世界的责任。

(本文来自《当代世界》2017年3月刊)

(责编:覃博雅、常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