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亚行专家:降低洪灾风险 中国城市需“绿色基础设施”

2016年08月22日12:49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讯 亚洲开发银行城市发展专家斯蒂芬·劳(Stefan Rau)近日发表文章指出,中国今年入汛后的暴雨天气对长江流域城市的影响很大。在世界范围内,人们已认识到,要适应洪灾和水资源短缺等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自身需要创新。中国城市需建设“绿色基础设施”,以及覆盖全流域的洪灾风险管理合作伙伴关系。

“绿色基础设施”利用自然生态系统来管理暴雨雨水并减少洪灾。例如,巧妙地规划和保护城市绿地能够保留雨水,避免暴雨淹没道路和建筑。此类绿地包括受保护或经过生态修复的天然河漫滩、天然洪道、湿地、潟湖和湖泊。

在设计上,河流沿岸公园的地势低于常规水位,且设有缓坡,可以留住雨水,避免雨水径流造成损害。下沉公园的地理位置对于蓄洪极为重要,绿色屋顶也有利于增加城市应对暴雨雨水的能力。生态调节沟是小型景观型排水渠,有利于保留雨水、保证流量以及雨水向地下渗透。

斯蒂芬·劳指出,规划好的绿色基础设施体系不仅能够显著降低洪灾风险,还有利于城市以可持续的方式管理水资源,让城市更绿色、更宜居。此类绿地能够提供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创造出许多其他效益,包括提供居民休闲和社区设施、改善城市微气候、减少污染和提高公共健康水平。露天绿地也是保持动植物生态多样性的栖息地,公园和滨水绿地还能提升周边房地产价值。

“这些都证明,绿色基础设施是能够降低洪灾风险的高度统筹的双赢措施,尤其适用于新规划区的综合性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统筹。”斯蒂芬·劳说。

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中国认识到发展绿色基础设施和引入河流全流域管理办法的重要性。当前中国正在开展一项“海绵城市”计划,要求城市制定海绵城市总体规划,其中涉及16个试点城市。“海绵城市”指整个城市像海绵那样吸水、集水、蓄水、滤水、净水,并将雨水缓慢释放到河流和地表。

斯蒂芬·劳指出,虽然有了这些计划,但至关重要的仍是果断采取行动,确保这些办法成为新的规范,并得到广泛充分的应用。在全流域洪灾风险和综合水资源管理合作伙伴关系中嵌入绿色基础设施、智能预警系统和灾害响应计划,将使城市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责编:杨牧、常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