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中国改革,领跑世界竞赛(权威论坛)

2014年09月22日03:5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张燕生(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黄仁伟(中国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约翰·阿尔德里奇(美国政治学协会主席)

  拉古姆季亚(波黑社会民主党主席、外交部长)

  马丁·雅克(英国伦敦政经学院亚洲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皮埃尔·德福安(马达里亚加基金会执行主任、欧洲委员会前副主席)

  伊马纳利耶夫(吉尔吉斯斯坦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上合组织前秘书长)

       

  改革是全球性议题,也是世界性难题。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世界为之瞩目。作为全面深化改革蓝图的发起者和设计者以及这一进程的组织者和实践者,中国共产党的作用备受关注。在日前举行的“2014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上,国内外官员、学者等围绕有关议题,进行了坦率、深入、建设性的研讨和交流

            

  政府与市场

  世界主要大国都在进行改革,哪个国家改革的步子更快、更好,在今后的十年或者几十年就可能取得战略主动

  张燕生:市场改革可谓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关注市场改革,一是中国市场现在多大。打个比方,如果说十八届三中全会时,将起决定性作用的市场经济已经发育到18岁,那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南方谈话时,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市场可能只有12岁。经历一系列改革,虽然中国市场经济仍不能同欧美市场经济的45岁相比,还非常年轻,但毕竟在不断成长。二是中国市场改什么。1993年,中国改革重点是商品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则是市场经济向金融市场、衍生市场等高端方向发展。三是中国市场怎么改。首先是有关政府的改革。既然中国市场已经长大、要起决定性作用,事先的决定应由市场、企业来做。其次,有关投资的改革。中国领导人明确提出,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即可为。政府没有法律授权,其权利不能乱作为;法律没有说企业、市场不许做的,企业和市场都可以做。投资方面改革要对外资、民企、国企一视同仁。再者是有关经济和社会活力的改革。政府要更多地放权给企业、市场和社会,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营造更加绿色、环保、公平的改革方向。

  黄仁伟: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主要大国都在进行改革,哪个大国改革的步子更快、更好,在今后的十年或者几十年,这个大国就可能取得战略主动。中国要领跑,改革如果不能从关键部位着手,就很难做到。这轮改革看似是局部问题,实则为全局问题。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最核心问题。上海自贸区表面上是自由贸易的问题,其实是解决政府和市场关系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改革项目为负面清单,即政府哪些不管的,让市场去管。负面清单越长,政府权力越大;负面清单越短,政府权力越少。改革的任务是把负面清单变得越来越短。上海自贸区的改革,浓缩了中国内部和外部、政府和市场等多重关系的改革。

  约翰·阿尔德里奇:当今世界,多元主义、多元社会主导了世界构成。不仅是中国,其他国家也都在寻求改革。中国改革有特殊性,原因有两点:一是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任何机制上的改动,都要征得社会的同意;二是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公众有了更多的发言权。民众可以通过科技手段,表达个人意见,中国社会整体变得越来越有活力。

  拉古姆季亚:中国有一种快速变革的力量,中国政府在推动改革的过程中要认清形势,同时也应让民众理解变革的必要性和实现过程。应注重与民众进行沟通,动员民众真正了解改革并对改革充满信心,这才能够帮助国家把理想转化为现实。理想不分大小,关键在于落实。

  马丁·雅克:我非常认同中国发生的改革。中国经济正在逐步成熟,生产率更高,技术更发达。中国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我对此充满信心。在东亚地区,不论是中国还是亚洲四小龙,均经历了经济快速发展期。在这一时期,每个人都分享发展的红利,但这种快速增长很难在现代化第二阶段持续发生。在中国,整体环境、社会结构等都在发生变化,也出现了新产业工人阶层和新兴产业工人利益。中国需要一方面维持社会和谐,另一方面推动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

  增长与风险

  研究表明,2014—2020年间,中国将累计为世界提供超过17万亿美元的进口商机,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27%

  马丁·雅克:中国未来5年面临的最大风险来自于外部。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享有有利的外部环境——全球经济发展速度快,中国的外部市场,包括欧洲、北美及其他地区都在发展。然而,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改变了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给中国带来了债务问题、影子银行等问题,而中国至今仍在解决这些问题。

  中国不能独立于外界环境存在,其与外部相互依赖的程度将越来越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国际金融危机后,西方经济发展进入零增长阶段。美国经济发展缓慢,欧洲经济规模仍然比国际金融危机前要小,导致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大幅缩减,造成中国出口环境恶化。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加剧了美国全球影响力衰退的趋势,这一观点得到了广泛认同。美国在亚洲、中东等地区的影响力大幅削弱,这些地区对美国存在普遍失望情绪。这样的外部环境给中国带来的挑战是不可避免的,也将对中国内部改革带来影响。

  黄仁伟:中国改革虽然面临阻力与挑战,但前景广阔。第一,改革的阻力来自既得利益,这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中国现有改革能否成功,取决于能否打破利益的固化结构。第二,改革可能出现两个极端,即无序或单极、少数集权。要在这两者间寻求平衡,否则改革将会出现混乱。第三,改革会不断出现新问题。第四,多元与共识的关系,是鸡与蛋的关系。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抑或是先有多元还是先有共识,在中国情况看来,改革最终符合多数人的利益,与中国越来越富强的方向一致。第五,中国改革符合国际形势。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责任取决于内部改革。中国内部改革越彻底,其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就越大、越积极。

  皮埃尔·德福安:5000年的文明历史成就了如今的中国。中国有文明的根,这也预示着中国会面临很多独特的问题。中国经济发展会影响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未来10年内,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这将是历史上第一次全球最大经济体不再由发达国家担任,而是由一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对不那么高的国家来担任。

  中国要想确保改革的成功,需要通过自身体制给纳税人带来真正的利益,这将是一个真正的挑战。中国模式、政党体制比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发展得更为完善,这是中国的优势。我曾经去过广东佛山,那里很多人都认为改革非常成功,这让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中国希望在短时间内实现变革,我相信中国有能力把改革从远景变为现实。

  张燕生:中国改革的世界影响,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第一,扩大内需的对外影响。研究预测,到2020年中国中等收入人群规模将超过6亿。经济学家研究表明,2014—2020年间,中国累计将为世界提供超过17万亿美元的进口商机,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超过1.2万亿美元,为世界其他国家贡献700万个新增就业岗位,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达到27%。第二,改革将促进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间深度融合。中国政府推动“一带一路”重要战略,将进一步增进中国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让各国共享新的发展机会和发展成果。第三,创新驱动将使世界受益。2012年以来,中国正在进入改革促进创新驱动时期,下一步将为世界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将为世界人民创造更多消费福利。中国将通过创新展开全方位的国际合作,更好保护知识产权,更加促进中国与世界在创新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第四,中国将遵循自然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五,中国将遵循社会规律,实现包容性发展。下一阶段的中国,将更加努力实现包容性发展。中国将与世界各国合作,实现包容性发展,为穷国、穷地区、穷人创造机会,共享发展成果。第六,中国改革将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将形成以周边为基础、面向全球的高标准的自由贸易网络,中国将坚持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治理体系改革。

  改革与发展

  改革贯穿中国共产党发展始终。中国过去35年所取得的成就,表明了其治理体系是全世界最有效的,且中国模式是可持续的

  伊马纳利耶夫:苏联共产党遭遇失败而瓦解,这一历史现实至今仍留有其历史影响。很多人对共产党意识形态的了解,还受限于苏联时期,戴着有色眼镜。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很多国家在尝试建设适合自身发展的国家制度,中国共产党在保障平等权利,建立个人、社会和政府间平等关系方面取得重要成就,领导中国成功实现社会转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中国共产党的作用在不断增强。习近平主席在很多场合阐释的中国梦概念,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意味着新一轮改革措施的实施。我们希望能进一步增强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中亚国家与中国间的关系,从中国梦中获益。

  拉古姆季亚:从中国和欧洲的改革来看,第一步是让民众知道为什么这么做,向民众阐释改革缘由。第二步是如何实现这些变革,这一过程中要不断动员群众。第三步是做什么,关键的是动员民众支持。我们是来自欧洲的政党,但是与中国共产党有着很多共识。邓小平提出“摸着石头过河”,其中“河”意味着我们所面临的挑战,现在我们站在河里,“石头”是改革措施,要通过改革措施战胜挑战,但一定要记住为什么进行改革。

  约翰·阿尔德里奇:改革贯穿中国共产党发展始终。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开放的政党,致力于聆听百姓呼声。中国共产党只有保证得到人民的支持,才能保障其执政地位。中国社会声音和利益越来越多元,改革压力也在不断增加。中国共产党一方面要保证改革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也要不断聆听人民新的呼声,解决新的问题。

  皮埃尔·德福安:中国有很强的改革能力。第一,中国有非常清晰的目标,即发展。中国善于长期思维,放眼长远。第二,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发展模式。这些模式可以共促发展,我认为各国应该相互协调,而不是相互作对。我们要承认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应分享我们的价值观。

  中国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开放的经济体,人们对中国共产党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中国共产党的定位,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政党,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最主要的政治目标。中国共产党给自身设立了非常高的标准,这是与一般政党所不同的地方。

  马丁·雅克:中国过去35年所取得的成就,表明了其治理体系是全世界最有效的,且中国模式是可持续的。中国在未来会实现更多改革,中国治理体系会更有效,很多治理特色都会保留,比西方治理体系更有效。我不是悲观主义者,尤其对于中国。我认为,中国在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不是致命的,不会损害中国共产党的威信。因为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中国共产党在未来几十年会做得越来越好。中国治理体系会持续下去,将越来越多地得到人民的认可,权威性会更强。

  (本版文字由本报记者裴广江、陈尚文采访整理)

       

  图片说明:

  图①、图⑤:中国上海自贸区。  

  新华社发  

  图②:2014年9月3日至5日,“2014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在京举行。  

  本报记者 陈尚文摄

  图③:“2014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上,与会嘉宾提问。

  中联部供图

  图④:2014年6月13日,南非书展在开普敦国际会议中心开幕,“中国梦”是本次中国展团的主题。图为书展上展出的书籍。

  新华社发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14年09月22日 23 版)

分享到:
(责编:钟伟、曹昆)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