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足球和我们永远在一起(第一现场)

——走进巴西圣保罗足球博物馆

本报驻巴西记者 侯露露

2014年06月27日03:3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两名球迷在观看足球博物馆展出的图片。
  本报记者 侯露露摄

  扫描二维码
  看更多内容

  安静,只有安静。

  屏幕亮起来了,一帧帧无声的画面变换——马拉卡纳球场、欢呼的人群、飞翔的鸽子、列队的球员。缓慢而有力的心跳声把人整个包围了。

  比赛开始了。巴西进了一个球,乌拉圭也进了一个球,1∶1。心脏跳动声越来越快、越来越响。乌拉圭再次射门,耳中满是脚面击球、足球撞网的声音,巨大而清晰。

  心脏声消失,屏幕上打出一行字“巴西的心脏停止了跳动。”1950年的巴西世界杯决赛,巴西在主场败给了乌拉圭。

  半个多世纪前的历史重现仍旧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在巴西圣保罗市的足球博物馆,每个参观者都在播放这场比赛的屏幕前屏住了呼吸。

  “足球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它就是我们的文化”

  足球博物馆位于圣保罗市的帕坎布球场。这座1940年完工的球场,曾经是巴西国内著名的科林蒂安俱乐部的主场,也被誉为巴西最美的球场之一。

  博物馆建在球场的一侧,利用原有的看台改建而成,馆内保留了很多球场原有的建筑结构。在6900平方米的空间里,设有“起源”“进球”“英雄”“贝利和加林查”等15个展室。1500多张照片、总计长达5小时的视频以及各种实物展品的存在,只为了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足球和我们永远在一起?”

  情感、历史和娱乐是博物馆的三大主题。已在博物馆工作3年的莫妮卡对本报记者说:“与其说这里是一些展品的集合,不如说这里汇集了有关足球的各种体验和感情。”荣耀与泪水、喜悦与悲伤,在这里轮番上演。

  最初的故事要从19世纪末说起。一个名叫查理斯·米勒的年轻人将足球从英国带到巴西,就此拉开了足球王国的序幕。为了纪念这位巴西“足球之父”,圣保罗市将球场外的一条街道命名为查理斯·米勒大街。足球初入巴西,一度是精英阶层的专属游戏。直到1930年,黑人球员被比赛所接受,足球运动终于走入寻常人家,也由此获得了蓬勃生机。

  草坪、沙滩和公路出现在6块并列放置的大屏幕上,足球缓缓地依次滚过不同地面。“在巴西,不管在哪里都可以踢球。”莫妮卡对本报记者说,“足球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它就是我们的文化。”

  博物馆收藏了从1914年到2009年间的代表性球鞋,以及各种出现于不同年份、由不同材质做成的足球。在名为“贝利和加林查”的展厅里,你还能看到贝利踢入的第1000粒球。讲解材料里充满自豪地写着:“当贝利和加林查一起踢球,巴西从不会输掉任何一场比赛。”

  “这里的一切都在传递一种积极的足球体验”

  在博物馆的许多角落,各种科技手段的综合运用使参观者的足球之旅变得更加生动。一个颇像淋浴房的展位上写着“球员在水中”,轻轻触动开关,大屏幕上会出现球员们冲凉时水花四溅的照片;而名为“庆祝”的展厅则保持了球场看台的原貌,在高低错落的台阶上,安置了几块大型显示屏,一片漆黑中,球迷们的狂欢山呼海啸,此起彼伏。

  想知道你踢出的点球时速多少吗?想知道内马尔会对你的颠球技术作何评价吗?想和朋友踢场电子足球吗?在娱乐主题下,科技的运用更是层出不穷。男球迷们在点球大门前排起了长队,对着球门踢一脚,机器就会告诉你时速是多少,参观者还可以在官网下载自己临门一脚时的照片。

  “这里的一切都是为了向公众传递一种积极的足球体验,以及那些激动和感人的足球记忆。”莫妮卡说。

  展厅显要位置的墙上,悬挂着大大的口号——没有巴西,就没有世界杯。蜿蜒的世界杯长廊,顶部印有每一届世界杯冠军的名字,后面则紧跟巴西人的提问:“我们(这届)为什么会赢?”或者“我们(这届)为什么会输?”

  作为世界杯历史上获得冠军次数最多的国家队,他们的确有底气这么自问。低头在地面上寻找巴西人给出的回答,再次被他们的幽默所折服:“我们不习惯乌拉圭的寒冷和比萨上的番茄酱,所以我们输了。”

  探访足球博物馆的过程中,记者见到了乌拉圭球迷尼古拉斯。这位21岁的前调酒师为了来巴西看球辞掉了工作。没有买到球票,他就每天去国际足联设在圣保罗的指定球迷广场看球。

  “我爱足球!每到一个城市,我都会去寻找跟足球有关的元素,比如足球博物馆。我很喜欢这座博物馆,它记载了很多关于足球的历史和文化。”对尼古拉斯来说,这座三层楼的博物馆最吸引他的部分,就是数十年前乌拉圭战胜巴西的场景重现,“这次又是在巴西比赛,我希望乌拉圭能够重现1950年的奇迹,虽然很难。”

  博物馆外阳光明媚,许多像尼古拉斯一样的球迷,从世界各个角落来到这里,谁也不知道他们最后会收获喜悦还是悲伤,但是足球会给他们留下欢乐和感动的记忆,这已经足够。

  (本报圣保罗6月26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4年06月27日 21 版)
分享到:
(责编:耿聪)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