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两国应面向未来突破岛屿困境--国际--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日本名人访谈录

日中两国应面向未来突破岛屿困境

——访横浜市立大学校长布施勉

◆人民网特约记者 蒋丰

2012年11月21日09:37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手机看新闻

横浜市立大学校长布施勉与人民网特约记者蒋丰合影

二十年犹如一梦,屈指堪惊。10月4日下午,我以人民网记者的身份,再次站到我在日本的母校之一——横浜市立大学门前时,情不自禁地感慨“早生华发”,往事并不如烟。由此,我也更深刻地感受到当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让无数学子走出国门留学;日本实施“国际化”,大量接受外国留学生,今天终于到了一个可以借助“老留学生”的桥梁来两国沟通、交流的时刻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年中日两国政治家的决断都是富有远见的。

我是1992年3月离开横浜市立大学的,如今的横浜市立大学校长布施勉是1993年4月成为该校教授的。尽管我们当年不曾见面,但布施勉校长还是亲切把我称为“OB”——老校友,由此增加了一种亲近感、亲热感。我知道,布施勉校长教授是日本著名的国际法学者,专攻《国际海洋法》,曾多次参与制定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相关会议,访谈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不辞辛苦赴华“普法”

追溯往昔,布施勉校长回忆起当年在联合国举办的海洋法专家会议,有幸结识了中方代表团的一员。在会议结束后,加拿大的贝佳斯教授提议组成一个国际海洋法学会(简称“IOI”),但中方代表没有发表意见。那个时候,中国刚刚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陆续返回联合国有关组织。由于历史的原因,中方当时是有其“位”而无其“识”,在研究国际海洋法方面处于一片空白。于是,中方代表邀请布施勉先生到中国大陆举办国际海洋法条约讲座,为中国的政府官员和大学老师们“普法”。当时布施勉先生有心前往,却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支撑。还好,此事后来得到笹川平和财团的援助,布施勉校长终于得以多次访华举办讲座。

后来,在马耳他举行的国际海洋法学会总会上,布施勉先生又和中方代表久别重逢,他当即建议中国应早日成立一个“中国国际海洋法学会”(简称“IOICHINA”),以此推动中国在国际海洋法方面的发展,对于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来说也很有必要。1993年,这个建议被中方采纳后,布施勉先生曾去上海参加海洋方面的专家学会。“在会场内,我发现很多中国的专家、学者主动前来打招呼。当时,我感到很困惑,因为我在中国并没什么知名度的。后来,我才知道,他们都是这些年来在中国各地听我讲授关于联合国海洋法条约的人。时至今日,我也为当年自己做的这份工作感到自豪。”

国际法本身就对中国不利

对于导致目前中日关系恶化的钓鱼岛问题,布施勉校长开诚布公地谈到,中国的“软肋”在于对海洋权益的后知后觉,以及不懂得如何运用国际法。

他说,早在明治时期,日本政府就清楚有关国际法的存在,因此将钓鱼岛(日称尖阁诸岛,下同)划入日本领土。这个事实,就是今天日本政府主张对钓鱼岛实权控制在国际法上不存在问题的根据。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当时中国正处在甲午战争(日称日清战争)前后,所以清政府可能处于内忧外患,应接不暇的状态,而且对国际法也一无所知。因此,可以说,国际法的存在本身就对中国不利。但尽管如此,在主张钓鱼岛领土权的时候,中国像现在这样,一味主张在郑和的那个年代钓鱼岛就是自己的,也是行不通的。

布施勉校长强调,“中国应该意识到,在眼下的国际社会,历史固然重要,但从既定的国际法的观点来看,更需要理论上的依据,我希望中国能够加强这方面的认识,这也是我多次赴华讲授国际海洋法的初衷。”

分享到:
(责任编辑:杨牧、赵艳萍)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