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绿色丝绸之路:通向更好的未来

【塔吉克斯坦】拉希德·阿利莫夫
2020年09月25日16:05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7周年。“一带一路”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各国政治家、企业家、学者、公众和媒体的高度关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首次在中亚提出,之后发展为面向全球的“一带一路”倡议,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和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已获得联合国三分之二的成员国和多个国际组织的支持。联合国大会也将“一带一路”倡议写入决议。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从上海到亚的斯亚贝巴和里约热内卢,“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一带一路”在世界各国投资建设了数百座大型水电站和工厂,改造了数十个港口,建设了数千公里公路铁路,显著提高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水平。新项目的数量逐年递增,彰显了“一带一路”的吸引力和重要性。最关键的是,“一带一路”给沿线国家民众带来了获得感,他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切实的改善。

建设大型基础设施能带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是,有些大型项目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项目的长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项目也面临类似问题。中国和沿线国家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致力于维护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2015年以来,“一带一路”参与各方更加重视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抢抓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可再生能源等产业的发展机遇。

自我革新 攻坚担当

中国积极倡导并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发挥了良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2013年中国已实现电力供应全覆盖,约60%电力为清洁能源和新技术发电。中国从传统不可再生能源发电向可再生资源发电的过渡是长期的、艰难的,经过了深思熟虑,并稳步落实推进。2016年9月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中国加入《巴黎气候变化协定》,该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做出安排。自那时起,中国就严格遵守协定规定的减排义务。

《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9年)》显示,2018年,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占全球能源消费量的24%和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34%。2018年,中国天然气消费增长18%,占全球天然气消费量的22%。煤炭在中国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为58%,创历史新低(2008年占比72%)。2019年初,中国约80%的火电发电能力采用了超低排放生产工艺。预期,2020年底中国将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清洁高效煤电体系。中国既有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也有成为环保领军国家的实力。

在过去五年中,中国部署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能力超过其他任何国家。中国在陆上和海上风电领域的全球领导力日益巩固。中国是全球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领域最大的投资国。中国严格履行气候协定规定的减排义务,2030年非化石燃料在中国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将升至20%左右。

发展绿色经济的方针已经助力中国成为全球清洁能源领域最大的投资国。2013至2018年,中国对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规模从533亿美元增至1250亿美元。2019年,中国对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占全球总投资额的23%。与此同时,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的最大投资国。得益于中国能源的绿色转型,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电力生产中的比重显著上升,2019年达到27%。据专家分析,2040年中国在全球可再生能源生产中的比重将升至25%。

国际能源署IEA《可再生能源2019》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可再生电力生产增长了6%。非化石燃料中太阳能消费增长最快(+51%),其次是风电(+24%),生物质和地热发电(+14%),水电消费增长3.2%,是过去十年平均增速的三分之一(9.2%)。1996年以来,中国始终是全球水电增长最快的国家,也是可再生能源技术实力和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

水电改变世界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积极推进经济改革,落实绿色能源战略,水电生产增长了20倍,2018年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52亿千瓦,占全球水电装机容量的四分之一强。Power Technology网站发布的信息显示,世界十大水电站中有四个在中国。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的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

中国不仅大力发展本国水电生产,还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建设水电站,与各国分享中国水电建设的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帮助中低收入国家扶贫减贫。中国投资建设的乌干达伊辛巴水电站和卡鲁玛水电站是中国水电出海的成功案例。伊辛巴水电站建设过程施工人员总数超过3000人,85%是乌干达本国劳动力。卡鲁玛水电站项目6000名工程人员中5300人是当地人。两大水电站建设将使乌干达的水电装机总容量从764兆瓦提升至1552兆瓦。更加重要的是,卡鲁玛水电站建成投产后将显著降低乌干达国内电力价格,加快工业化改造,促进制造业发展,帮助乌干达扭转经济落后的局面。

中国也在非洲和亚洲的其他国家投资建设水电站。2020年,中企建设的埃塞俄比亚装机容量254兆瓦GD-3水电站首台机组并网发电,2018年,中企投资建设的柬埔寨400兆瓦桑河二级水电站并网发电,电站位于柬埔寨上丁省西山区,是柬埔寨最大的水电工程,也是中企建造的柬埔寨第七座水电站。中亚是水能蕴藏丰富的地区,中国与中亚的水电合作正在加速推动。项目将采用国际金融机构联合融资模式,中国政策性银行正与世界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欧亚发展银行等国际多边开发机构共同协商融资事宜。

乌云不可蔽日

世界发电量最大的太阳能公园位于宁夏腾格里沙漠中,占地面积超过10个纽约中央公园,最大发电能力1500兆瓦。中国还有三大光伏电站跻身世界前十,分别是额定容量1000兆瓦宁夏盐池太阳能光伏电站,额定容量1000兆瓦的大同太阳能领跑者基地,额定容量850兆瓦的龙羊峡太阳能电站,龙羊峡电站位于青藏高原。

一个又一个光伏世界纪录背后是紧张、艰苦和长期的建设与努力。中国追求的不是建成全球最大光伏电站,而是切实改善人民生活。Nature Energy期刊发表的研究显示,数百个中国城市的太阳能电价低于国家电网供电价格,75%地区的太阳能电价与火电价格相当。斯德哥尔摩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的研究证明,中国22%城市的太阳能电价可以与火电价格相竞争。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建设国和太阳能生产国。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全国并网太阳能174.63GW(总装机容量的9.2%)。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80.3GW,中国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日本以55.5 GW位居第二,美国49.6GW列第三。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影响,2020年一季度全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3.95GW。

中国还是全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的最大生产国。据国际能源署统计,目前全球约60%的太阳能电池板产自中国。早在2017年,《纽约时报》就刊文称,中国生产了全球三分之二的太阳能电力。中国生产的电池板将太阳光转换为电力的性能越来越接近美国、德国、韩国企业的同类产品。

中国产太阳能电池在国际市场上完全可以与技术领先国家相媲美,也积极扩大技术出口。“一带一路”倡议中就有一些太阳能电站建设项目。例如,2019年12月,中企承建的东非最大光伏电站肯尼亚加里萨50兆瓦光伏发电站正式投入运营。该项目可为7万户家庭(约35万人)供电,建设期间雇用当地工人600多人。2020年5月,赞比亚国有电力公司(ZESCO)宣布与中国电建正式签署600 兆瓦太阳能光伏电站合同,总投资额为5.48亿美元。中企还将在埃及(500兆瓦)、哈萨克斯坦(100兆瓦)、越南(325兆瓦)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在全球大型光伏地面电站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国家光伏项目地域布局持续扩大,数量稳步增长。2019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创下新的历史纪录。

2019年,全球太阳能发电量增长22%,达到720TWh,占全球发电量的近3%。同年,光伏发电总量超过生物质发电,在可再生能源发电中居第三位,仅次于水电和风电。专家认为,尽管2020年太阳能发电增速可能放缓,但是,因其生产成本相比其他可再生能源逐年下降,光伏发电能力建设在中期未来仍将保持增长态势。不过,目前发达国家大部分电力基础设施仍依赖传统化石燃料,将太阳能发展为电力供应的主要方式仍需付出艰苦的努力。当然,利用太阳能的经济效益越来越为世界各国认可。

借东风亦可发电

能源专家认为,风能是一种便捷经济的新能源,前提是有充足的风力资源。中国就有一些风电资源丰富的地区。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622.7GW,其中594.4GW为陆地风电,中国的风电装机量210.5GW,占比33.8%;美国装机量103.6GW,仅次于中国;德国(60.8GW)位居第三。2019年,中国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从2018年的19GW增至23.8GW。而且,中国沿海地区风电发展迅速,海上风电发电能力稳步提升:2019年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2.3GW, 英国新增装机容量为1.6GW,德国新增装机容量为1.1GW。

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19年全球陆地风电生产增长了12%,是仅次于水电的第二大可再生能源,风电发电能力几乎与水电以外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总量相当。甘肃酒泉风电基地是世界上最大的风电场,设计装机容量20GW,共有7个风电群,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玉门镇西南戈壁滩上。

作为风电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享风电建设经验。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南非北开普省德阿风电项目就是绿色丝绸之路风电领域的标志性项目。项目使用的发电机叶片和塔架全部由中国生产并运抵南非,南非国内运输期间克服了诸多困难。2017年10月31日建成投运以来已为当地供应稳定的清洁电力20亿千瓦时,满足了当地30万户居民的用电需求。

哈萨克斯坦札纳塔斯风电项目是绿色丝绸之路和中哈产能合作加速推进的一个缩影,该项目是中亚区域目前在建的容量最大的风电项目。位于萨雷苏区的札纳塔斯风力发电站设计装机容量100MW,未来将扩容至400MW。项目建成后每年可生产3.5亿度电,由哈萨克斯坦统一电网调配。

环保理念指引绿色发展

中国采取多种措施调整本国能源结构,也帮助其他国家发展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的煤电。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一带一路”倡议中共有207个已规划或在建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太阳能、风能和核能),总金额为2620亿美元。相比上季度末(177个项目,总金额1980亿美元)陡增32.3%。预期,这种增长势头将继续保持,未来或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最终建成绿色丝绸之路。从传统经济向绿色经济的过渡与社会福利息息相关,能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发展,降低贫困水平,因此需要审慎策划,协同推进。

《“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提出,到2025年,推进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必须加强“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合作机制和平台建设,为建设绿色丝绸之路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后疫情时代,要在“一带一路”业已形成的牢固的合作关系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绿色经济。疫情不会逆转气候变化的进程。应对气候危机,推动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长期、全面、环保的绿色理念。绿色丝绸之路恰是让未来更美好的正确选择。

“一带一路”倡议是面向未来的国际合作新模式。“一带一路”的目的在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实现经济繁荣发展。建设绿色丝绸之路的目标必须以全员参与、协调一致的环保理念为前提,具体说,就是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作者:政治学博士、太和智库高级学者、上海合作组织前秘书长(2016-2018年)

点击阅读俄文版

(责编:崔越、燕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